七泉寺上方

长年好名山,本性今得从。

回看尘迹遥,稍见麋鹿踪。

老僧云中居,石门青重重。

阴泉养成龟,古壁飞却龙。

扫石礼新经,悬幡上高峰。

日夕猿鸟合,觅食听山钟。

将火寻远泉,煮茶傍寒松。

晚随收药人,便宿南涧中。

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

归依向禅师,愿作香火翁。

形式: 古风

翻译

常年向往名山大川,如今本性得以追寻。
回望过去尘世渐远,渐渐发现麋鹿的行踪。
老和尚居住在云雾缭绕的山中,石门后是层层青翠。
阴凉的泉水滋养了灵龟,古墙上仿佛有龙腾空而去。
清扫石面诵读新得的经文,在高高的峰顶挂起经幡。
傍晚时分猿猴鸟儿相聚,觅食时聆听山间钟声。
手持火把寻找远处的清泉,在寒松下烹煮茶水。
夜晚跟随采药人,便在南边的溪涧旁过夜。
清晨踏着露珠行走,湿润的花朵毛茸茸地挂在枝头。
我心归依向那位禅师,渴望成为侍奉香火的老翁。

注释

长年:常年,长时间。
好名山:喜爱名山大川。
本性:真实的性情或内心追求。
得从:能够追随。
尘迹:尘世的痕迹,指世俗生活。
遥:遥远。
麋鹿踪:麋鹿的足迹,象征自然与隐逸。
老僧:年老的和尚。
云中居:住在云雾缭绕的高处。
石门:可能指山中的天然石洞或寺庙入口。
青重重:形容山色青翠重叠。
阴泉:背阴处的泉水。
养成龟:养育了长寿的龟,象征清静之地。
古壁:古老的墙壁。
飞却龙:壁画上的龙仿佛要飞走,形容壁画生动。
扫石:打扫石面,准备修行或仪式。
礼新经:诵读新得到的佛经。
悬幡:悬挂经幡,通常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
高峰:山的最高峰。
日夕:傍晚时分。
猿鸟合:猿猴和鸟儿聚集在一起。
觅食:寻找食物。
山钟:山寺的钟声。
将火:手持火把照明。
远泉:远处的泉水。
煮茶:烹煮茶水。
寒松:寒冷天气中的松树,也指环境清幽。
晚随:夜晚跟随。
收药人:采集草药的人。
便宿:顺便住宿。
南涧中:南边溪流的山谷中。
晨起:早晨起来。
冲露行:穿过露水行走。
湿花枝茸茸:被露水打湿的花枝显得毛茸茸的。
归依:心灵的归宿,虔诚地信仰。
禅师:修行高深的和尚。
愿作:希望成为。
香火翁:在寺庙中负责香火事务的老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在名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融入和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中多处使用了佛教元素,如“老僧云中居”、“扫石礼新经”等,显示出作者与佛教文化的深厚联系。

诗人首先肯定了名山对于修行者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本性的获得自由,这是修道者追求的理想状态。接着,“回看尘迹遥,稍见麋鹿踪”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老僧云中居,石门青重重”描绘了一个隐逸的修行场所,古色古香,显得静谧而神秘。接下来的“阴泉养成龟,古壁飞却龙”则是自然景观的写照,其中蕴含着道家对于长生不老、变化无常的哲学思考。

“扫石礼新经,悬幡上高峰”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修行生活的具体展现。后文“日夕猿鸟合,觅食听山钟”则是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动物共同生活的情景,以及通过寺庙的钟声来安排一天的活动。

“将火寻远泉,煮茶傍寒松”写出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品味简单生活的画面,而“晚随收药人,便宿南涧中”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以及与药师同行、在山谷间过夜的宁静。

最后,“晨起冲露行,湿花枝茸茸”描绘了一种清晨沐浴露水、踏着湿润花瓣前行的情景,而“归依向禅师,愿作香火翁”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以及希望能够终身供奉佛法的心愿。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生命思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修行生活境界。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上武元衡相公

旌旗坐镇蜀江雄,帝命重开旧閤崇。

褒贬唐书天历上,捧持尧日庆云中。

孤情迥出鸾皇远,健思潜搜海岳空。

长得萧何为国相,自西流水尽朝宗。

形式: 七言律诗

山中寄及第故人

长长南山松,短短北涧杨。

俱承日月照,幸免斤斧伤。

去年与子别,诚言暂还乡。

如何弃我去,天路忽腾骧。

谁谓有双目,识貌不识肠。

岂知心内乖,著我薜萝裳。

寻君向前事,不叹今异翔。

往往空室中,寤寐说圭璋。

十年居此溪,松桂日苍苍。

自从无佳人,山中不辉光。

尽弃所留药,亦焚旧草堂。

还君誓已书,归我学仙方。

既为参与辰,各愿不相望。

始终名利途,慎勿罹咎殃。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相和歌辞.乌栖曲

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

夜深宫殿门不锁,白露满山山叶堕。

形式: 乐府曲辞

书赠旧浑二曹长

二年同在华清下,入县门中最近邻。

替饮觥筹知户小,助成书屋见家贫。

夜棋临散停分客,朝浴先回各送人。

僮仆使来传语熟,至今行酒校殷勤。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