隽老水墨

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

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

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在渤海边上长大,性情举止也显得洒脱。
他没有接受传统的儒家学问教育,却偏好水墨画艺术。
鹅溪是我故乡的地方特色,那里的丝绸光滑如砑光一般。
你大概用了多少支笔,只为我磨秃了这么多。

注释

之:代词,指代某人。
勃海:古代海域名,这里指人的出生地。
尚:崇尚,喜好。
潇洒:形容人风度翩翩,行为举止自然大方。
春秋学:泛指儒家经典学问。
乃:却,转折连词。
水墨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以墨色为主。
鹅溪:地名,可能指产丝之地。
吾乡里:我的家乡。
砑:古代的一种纺织工艺,使布料表面光滑。
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凡:总共,一共。
秃:磨损,这里指笔尖磨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隽永的老者的友情赞美和对其艺术造诣的认可。首句"之人勃海后,所尚亦潇洒"表明这位老者在北方辽阔的勃海边疆之后,其生活态度依旧从容不迫,潇洒自如。这是一个对自由不羁、个性张扬者的生动描写。

紧接着"不承春秋学,乃好水墨画"说明这位老者并没有遵循传统的春秋时期儒家经典学习,而是偏爱于水墨绘画。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这种个性化选择的赞赏,同时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艺术多样性的接受度。

"鹅溪吾乡里,有绢滑如砑"中,"鹅溪"很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乡,而"有绢滑如砑"则形容那里出产的绢布质地细腻平滑,如同砥石一般,这里的"砑"字用得恰到好处,既传达了物质的质感,也映衬出了诗人对家乡美好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末尾两句"君凡几多笔,为我秃数把"则是请求这位老者用其精湛的水墨技艺,为诗人勾勒出一些画作。这里的"秃"字有可能是一种书法或绘画中的特殊技法,如同简洁的草书,或是用笔简练而又富有表现力的画法。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这位隽永老者之间的情谊,更通过对其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个性自由的审美理想。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高槐

高槐夹前除,合荫卷若洞。

交柯载宿雨,压地翠色重。

青虫暖自挂,黄鸟晴辄哢。

枕簟傲炎风,为君高兴动。

形式: 古风

宿山寺

高峰浮云际,古寺高峰上。

秋来已潇洒,雨后益清旷。

坐随明月转,吟伴寒蛩响。

待晓出松关,幽襟谢嘉贶。

形式: 古风

宿云屏山寺

翠岭耸云端,巉巉走复蟠。

客从尘外入,僧向画中看。

月上千岩碧,风生万木寒。

平明惜归去,犹待一凭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宿东山村舍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馀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