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移家近住村,贫苦自安存。
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
倩人开废井,趁犊入新园。
长爱当山立,黄昏不闭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安宁生活的场景。"移家近住村,贫苦自安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接受和享受。
"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态度,他关心农作物的生长,也寻找草药来满足生活需要。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自给自足,更展示了一种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尊重。
"倩人开废井,趁犊入新园"则描绘了村民在春天恢复生产活动的情景。废弃的井被重新挖掘清理,而牛犊进入新的耕地,这是农业社会中生机勃勃的画面。
最后两句"长爱当山立,黄昏不闭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川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希望长久居住于此,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即使到了黄昏时分,也愿意保持心扉开启,与外界保持沟通和接纳。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和煖绕林行,新贫足喜声。
埽渠忧竹旱,浇地引兰生。
山客凭栽树,家僮使入城。
门前粉壁上,书著县官名。
住处钟鼓外,免争当路桥。
身闲时却困,儿病可来娇。
鸡睡日阳暖,蜂狂花艳烧。
长安足门户,叠叠看登朝。
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
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
送经还野苑,移石入幽林。
谷口春风恶,梨花盖地深。
懒更学诸馀,林中埽地居。
腻衣穿不洗,白发短慵梳。
苦相常多泪,劳生自悟虚。
闲行人事绝,亲故亦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