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重午偶题》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龙钟叹我百年身,几见山城节物新”,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感叹自己年事已高,岁月不居,而山城的节令更迭,似乎未曾因人的老去而减缓。这里既有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无奈,也有对自然四季轮回的感慨。
颔联“水荇长如牵翠带,石榴半似蹙红巾”,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水边生长的水生植物如同翠绿的丝带,而半开的石榴则仿佛皱褶的红色手帕。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暗含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无论是植物还是果实,都在时间的流转中展现出不同的形态。
颈联“可怜今日依刘客,便是当时吊屈人”,诗人将自己比作古代诗人刘向的客人,同时也联想到屈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这里的“吊屈”既是对屈原的哀悼,也是对自己或他人在困境中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
尾联“谁道南来风解愠,试从比屋问吾民”,诗人反问世人是否真的理解了南方来的风能化解忧愁,他呼吁人们应该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历史以及社会的多维度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