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季申信道自光化复入邓书事(其一)

孙子白木杖,富子黑油笠。

我独白竹篮,差池复相及。

夕阳桥边画,岸帻归云急。

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翻译

孙子手持白色木杖,富家子弟头戴黑色油伞。
我独自提着白竹篮,步履不齐地赶路相随。
夕阳映照在桥边,行人戴着头巾匆匆归去。
别告诉城里的众人,他们自会小心进出。

注释

孙子:子孙后代。
白木杖:简易的手杖。
富子:富贵人家的孩子。
黑油笠:黑色的油布斗笠。
我独:只有我。
白竹篮:用白竹编的篮子。
差池:不整齐,这里指步态不稳。
相及:相互追赶。
夕阳:傍晚的太阳。
画:如画卷般的景色。
岸帻:头巾,古代男子常戴。
归云急:归心似箭,形容急于回家。
勿语:不要告诉。
城中人:城里的人们。
从渠:任由他们。
慎出入:谨慎进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画面。诗人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孙子白木杖”和“富子黑油笠”的形象,展现出贫富之间的差异。然而,他自己却持着朴素的白竹篮,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表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差池复相及”暗示了诗人与他人虽然生活状态不同,但都在同一片夕阳下的桥边漫步,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夕阳西下,桥头如画,诗人“岸帻归云急”,头巾轻扬,似乎与天边的流云竞速,流露出一种闲适而匆忙的归心。

最后两句“勿语城中人,从渠慎出入”,诗人劝告城市中的人不必过于关注这些表面的差别,只需各自谨慎出入,享受自己的生活节奏。这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观念的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将赴陈留寄心老

今日忽不乐,图书从纠纷。

不见汝州师,但见西来云。

长安岂无树,忆师堂前柳。

世路九折多,游子百事丑。

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

来时西门雨,去日东门风。

书到及师闲,为我点枯笔。

画作谪官图,羸骖带寒日。

他时取归路,千里作一程。

饱吃残年饭,就师听竹声。

形式: 古风

幽窗

贫士工用短,壮夫溺于诗。

破壁为幽窗,我笔还得持。

高鸟度遗影,风扉语移时。

迨我休暇日,与物聊同嬉。

古来贤哲人,畎亩策安危。

一行或大谬,半隐良亦痴。

寄言山中友,即岁以为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昨日侍巾钵饭于天宁蒙示佳什谨次韵

朱门未知禅悦义,富不期奢奢自至。

二韭虽寒故是公,万羊贾祸徒封卫。

我公居尘不染尘,便随一钵遗甘辛。

出家虽非将相事,食菜要是英雄人。

臞儒一生用心苦,何曾梦见鸡映黍。

中丞惜福幸见分,晚食从公当羔羜。

形式: 古风

某以雨有嘉应遂占有秋辄采用家弟韵赋二绝句少赀勤恤之诚也(其一)

云气初看龙起湫,雨声旋听树惊秋。

已教农父歌田守,更遣虞人信魏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