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朱绂遗尘境,青山谒梵筵。

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

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

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

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

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翻译

朱绂离开尘世的纷扰,朝向青山拜谒佛宴。
金色的绳索开启智慧之路,珍贵的木筏引领人们度过迷惑的河流。
山岭上的树木如飞拱般簇拥,岩壁上的花朵覆盖山谷清泉。
塔影映照海月,楼阁在江面上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香气弥漫三界,钟声回荡在千山万壑间。
秋天的荷叶上露珠饱满,松林密布,枝叶初圆。
鸟儿聚集似乎在聆听佛法,龙的姿态仿佛守护着禅定。
我愧非那流水般悠扬的旋律,却有幸被纳入伯牙的琴弦。

注释

朱绂:官服象征。
尘境:世俗世界。
青山:青翠山峦。
梵筵:佛教法会。
金绳:象征智慧。
觉路:觉悟之路。
宝筏:佛法比喻。
迷川:迷失的众生。
攒飞栱:密集如拱状。
岩花:岩石上的花朵。
塔形:佛塔形状。
海月:海上明月。
楼势:楼阁气势。
江烟:江面雾气。
香气:寺庙的香烟。
三天下:指整个宇宙。
钟声:寺庙钟声。
万壑:众多山谷。
荷秋珠:秋天的露珠。
松密盖:松针密布。
鸟聚:鸟儿聚集。
法:佛法。
龙参:龙的姿态。
护禅:守护禅定。
流水韵:流水般的音乐。
伯牙弦:古代名琴,比喻高雅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归隐山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放与创作力。

开篇“朱绂遗尘境”即设定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青山谒梵筵”则显示出一种宗教或哲学上的追求。接下来的“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更是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解放与智慧探索的渴望。

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岭树攒飞栱,岩花覆谷泉”、“塔形标海月,楼势出江烟”,展示了诗人对于山水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驾驭能力。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自然,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的心境与情操。

“香气三天下,钟声万壑连”则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颂扬,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追求。而“荷秋珠已满,松密盖初圆”的意象,则体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与美丽的和谐统一。

结尾处,“鸟聚疑闻法,龙参若护禅”继续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最后,“愧非流水韵,叨入伯牙弦”则是对古代音乐家伯牙与钟子期故事的一种回应,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敢与古代高手相提并论的谦逊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尘世的理想,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

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馀。

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

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

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

楂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

夕来秋兴满,回首意何如。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

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

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

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

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徵。

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秋夜独坐怀故山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

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

誇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

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

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

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