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别沧洲赵茂仲

载酒何人,登临处、沧洲空阔。

凭阑外、晴杨两岸,晚烟泼□。

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

有小舟、隐约载歌姝,调新曲。留与去,如何得。

风又雨,催行色。共白蘋红蓼,好生飘泊。

别后三年重会面,人生几度三年别。

正乡心、客梦两绸缪,城头角。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翻译

携酒而来的是谁,登高远望之处,只见沧海辽阔。
倚靠栏杆之外,晴朗的杨柳两岸,傍晚的炊烟弥漫。
水鸟不觉梁燕已离去,溪边山色半被冬青楼占据。
有一叶小舟,隐约载着歌妓,弹奏着新曲。留下她离去,如何能留住呢。
风雨相催,催促行程。伴随着白蘋和红蓼,漂泊无定。
分别三年后再次相见,人生中有多少次这样的三年离别。
此刻乡愁与客梦交织,城头的号角声更添离别之苦。

注释

载酒:携带美酒。
沧洲:水边的洲地。
空阔:空旷辽阔。
凭阑:倚靠栏杆。
泼:洒落。
梁燕:屋檐下的燕子。
冬青阁:冬青装饰的楼阁。
歌姝:歌女。
调新曲:弹奏新曲。
风又雨:风雨交加。
飘泊:漂泊不定。
三年别:三年的分别。
乡心:思乡之情。
绸缪:纠结,缠绕。
城头角:城头的号角声。

鉴赏

这首《满江红·别沧洲赵茂仲》是宋代词人柴望的作品,表达了词人与友人赵茂仲在沧洲分别时的情感与感慨。开篇以“载酒何人”起笔,描绘了送别场景,带着酒意登高远眺,沧洲景色空旷辽阔。接着,“晴杨两岸,晚烟泼墨”描绘出一幅江边日暮的画面,杨柳依依,晚烟如墨,渲染出离别的凄凉氛围。

“水鸟不知梁燕去,溪山半属冬青阁”通过水鸟和冬青阁的意象,寓言友人离去后的寂寥,暗示时光流转。随后,词人注意到一叶小舟载着歌妓,正在演奏新曲,这可能是为了增添离别的伤感气氛。

“留与去,如何得”直接表达对离别的无奈和不舍。接下来,风雨催促行舟,词人感叹旅途的艰辛,与友人一同面对“白蘋红蓼”的漂泊生活。别后三年重逢,诗人感慨人生的无常,乡愁与客梦交织,结尾以城头的号角声收束,增添了离别的悲壮与苍凉。

整首词情感深沉,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直接抒发,展现了词人与友人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收录诗词(71)

柴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太学上舍,供职中书省。淳祐六年(1246)上自编《丙丁龟鉴》,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前255)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947)间,凡属丙午、丁未年份,约有半数发生战乱,意在说明“今来古往,治日少而乱日多”,切望当局居安思危。南宋亡国后,拒绝元朝征召,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世称“柴氏四隐”。著作有《道州苔衣集》、《咏史诗》20首及词集《凉州鼓吹》。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号:秋堂
  • 籍贯:江山
  • 生卒年:1212—1280

相关古诗词

九日客金陵

菊雨凄凄江露凉,客中无酒对重阳。

去年黑发今年白,不似黄花岁岁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日

芳草晴时春日低,樱桃花发乱莺啼。

也应船上看山色,不似青山送马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春词

炉烟爇尽冷衣篝,长乐钟声半入楼。

燕子不归春梦断,刺桐花月上帘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昭君图

红颜虽命薄,犹是汉宫人。

一上玉关道,天涯沦落身。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