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当言不避截舌,当炉不避猛火。
趁手作得家生,到老自能稳坐。
水深杓柄长,舀水洗头剃。
雪峰刀上眼忽开,琉璃殿里无关闭。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昌所作的《颂古五十七首》中的第三十七首。诗中以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场景来寓言人生的智慧和修行的境界。
"当言不避截舌,当炉不避猛火",这两句意味着在言语表达时要坦诚直接,不回避尖锐的问题或批评;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也要有勇气直面,不畏艰难。这是一种坚韧和坦荡的人生态度。
"趁手作得家生,到老自能稳坐",意指通过熟练掌握技能,即使在生活中平凡琐事也能做得游刃有余,这样的生活态度和技艺积累,能使人在岁月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
"水深杓柄长,舀水洗头剃",用水勺比喻修行者的心境,即使在深水中也能保持平衡,暗示修行者能够应对复杂环境,保持清醒和清明。
最后两句"雪峰刀上眼忽开,琉璃殿里无关闭",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磨砺中顿悟的瞬间,如同雪峰上的刀锋突然明亮,内心洞见通明,仿佛连佛殿的门扉也因心性的清澈而自动敞开,象征着修行者的彻悟和解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日常生活的比喻,表达了对直面人生、修炼内心、达到领悟的智慧追求。
不详
宽鞋著瘦脚,短袖入长臂。
竿木既随身,逢场还作戏。
前三三后三三,一时堆在担头担。
到得家中重点检,目前包裹露毵毵。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
新松趁岭种,芳草绕池生。手不攀枝,脚不踏树。
口里衔得,当头蹉路。
问著西来对不对,罚钱依旧有人悔。
法身说法,肉眼看物。在智如愚,大辩如讷。
拈起生簸箕别处舂,推出枕子露眠床,剑刃上事放毫光。
有本无本,学益学损。搬运不时,提起却稳。
师子一滴迸六斛,驴乳散入别人屋。
业识茫茫辨出时,乌鸡不在芦花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