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崔二十四常侍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刚离开朝廷的高级官帽,就新葬在高大的坟茔,
挽歌如薤露,并非高雅的白雪之歌,墓碑上的官衔爵位不过是过眼云烟。
像伯伦那样常备破釜沉舟的决心,元亮早早为自己写好了祭文。
不要说高尚的风范无人继承,一千年后仍有崔君这样的贤人。

注释

貂冠:古代高级官员的帽子,这里代指朝廷生活。
马鬣:形容墓冢高大,马鬣指马脖子上的鬃毛,古人以此比喻坟头草木。
薤露:古乐府挽歌,此处指挽歌,寓意生命的短暂。
旌铭:表彰和铭记,这里指墓碑上的文字。
浮云:比喻虚无缥缈,不实在的事物。
伯伦:刘伶,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随身锸’寓言他随时准备死亡。
元亮:陶渊明的字,东晋诗人,以归隐田园著称,‘自祭文’是他预作的祭奠自己的文章。
崔君:此处指崔骃,东汉时期贤人,以德行著称,诗人以此为例表示还有人能继承高尚风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哭崔二十四常侍》。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悼之情和对故人的怀念。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这两句描绘了崔二十四常侍去世后的场景。"貂冠"指的是官帽,这里用来代指官员的身份,而"九重门"则是皇宫之内的深层门户,别离之情显而易见。"马鬣新封四尺坟"则形象地表达了常侍安葬的地点和墓穴的大小。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这里的"薤露"指的是晨露,而"白雪"则比喻纯洁无瑕。这两句强调了常侍生前品德高尚,但如今连生命都像晨露般易逝。而"旌铭官爵是浮云"则表达了一切功名利禄终究都是虚幻的。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这两句提及了常侍生前对文学的重视和他为自己准备的祭文。"伯伦"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字,他与崔二十四有交往,这里表明他们共同爱好文学,常侍甚至还为自己的墓葬准备好了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这句则是诗人对崔二十四常侍的赞美,他认为在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会有人像崔君一样,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回忆和哀悼,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命逝去的不舍,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赞扬。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哭崔儿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唤笙歌

露坠萎花槿,风吹败叶荷。

老心欢乐少,秋眼感伤多。

芳岁今如此,衰翁可奈何。

犹应不如醉,试遣唤笙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埇桥旧业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

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

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

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与闲禅师林下避暑

洛景城西尘土红,伴僧闲坐竹泉东。

绿萝潭上不见日,白石滩边长有风。

热恼渐知随念尽,清凉常愿与人同。

每因毒暑悲亲故,多在炎方瘴海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