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八)

朱减颜逾皱,霜添鬓却新。

文章应舍我,富贵不如人。

照破生前物,思穷死后神。

谓宜休仕汉,何必只逃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红颜日益衰老,白发却因霜增新。
才华或许不如他人,富贵也难比旁人。
照亮生前所有事物,思绪深入死后灵魂。
认为应当在汉朝退隐,何必将自己比作逃离秦朝的人。

注释

朱减:形容红颜衰老。
颜逾皱:面容更加皱纹密布。
霜添:指白发增加。
鬓却新:白发显得更新鲜。
文章:指文学才华。
舍我:超过我,胜过我。
富贵:财富和地位。
不如人:不及别人。
照破:照亮、揭示。
生前物:生前所见所经历的事物。
思穷:思绪深邃。
死后神:死后的精神世界。
宜休仕:适宜退休。
汉:这里指汉朝。
何必:何必一定要。
只逃秦:仅仅逃避到秦国(此处可能暗指逃避现实或政治迫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汪莘的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个人容颜和发饰的形象描写,表达了对外界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朱减颜逾皱,霜添鬓却新":这两句用鲜明的意象展示了时间流逝给人生带来的变化。朱粉减退,面容增加了皱纹,而头发在霜雪中显得更加乌黑,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一种形象描写。

"文章应舍我,富贵不如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文章成就可以抛弃,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却不可替代。这是一种超脱物质追求、重视精神生活的心态。

"照破生前物,思穷死后神":这里,“照破”指的是对过往事物的回顾,而“思穷”则是对生命尽头后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索。

"谓宜休仕汉,何必只逃秦":最后两句,诗人建议自己应该放下官场的争斗,就像古代士人不愿效仿秦朝的苛政一样。这是对个人生活选择的一种主张,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开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还乡寓居城南十二月迁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一日盖宰来访约过县斋为一日款深夜而归赋此(其九)

积雪滴还冻,斜阳阴复明。

千峰浓淡碧,一水浅深清。

医卜犹真禄,樵渔亦美名。

人皆云有命,我独得无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方壶自咏(其八)

百岁已过半,只身谁与偕。

得因徵悟道,失在太开怀。

且托山花宿,时从水竹斋。

神回天上活,骨付月中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方壶自咏(其二)

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

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

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

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方壶自咏(其五)

白昼常陪俗,清宵得养魂。

几时成草屋,终日掩柴门。

事迫文方出,身闲道始尊。

世方怀祖逖,吾已吊刘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