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竹二首(其二)

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

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

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南边邻居的竹林非常繁茂,连门口小巷都容不下宾客通行。
你应当带着官印去赴任,而我却为贫穷忧虑,囊中羞涩。
绿色的旗帜随风摇曳,犀角装饰的笋状物件刚刚整理好。
我不惜卖掉书籍以换钱,只为了能热情地款待你,做你的主人。

注释

南邻:指邻居。
竹甚茂:竹子长得非常茂盛。
不容宾:无法容纳客人。
悬印:携带官印,暗示赴任。
囊金:指财物,这里指贫穷。
患贫:为贫穷所困。
翠旌:绿色的旗帜。
犀角笋:装饰有犀角的物件,可能指官职或仪仗。
初匀:刚刚整理好。
不惜:不吝惜。
图书:书籍。
端来:真诚地拿来。
作主人:做主人款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咏竹二首(其二)》。诗人以竹为题材,通过对邻居竹林茂盛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生机勃勃和繁密。"南邻竹甚茂,门巷不容宾",形象地写出竹子生长得过于繁密,连进出的道路都显得狭窄,暗示了竹子的茂盛和主人生活的简朴。

接下来的两句"悬印君当往,囊金我患贫",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邀请。"悬印"象征着地位和权力,"囊金"则代表财富,诗人希望朋友能带着他的财富前来,而自己则因贫困而感到忧虑。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己境遇的自嘲。

"翠旌稍乱起,犀角笋初匀",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形态,"翠旌"形容竹叶青翠如旗,"稍乱起"则写出了竹林随风摇曳的动态美,"犀角笋"形容竹笋形状似犀角,"初匀"则意味着竹笋生长整齐有序。

最后两句"不惜图书卖,端来作主人",诗人为了款待朋友,甚至愿意卖掉自己的图书,显示出他对友情的无私和热情好客的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竹寓言,表达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对友情的重视。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咏竹二首(其一)

湖滨宜草木,修竹可三寻。

廛居多野思,移种近墙阴。

及尔迷未醒,方予热正侵。

无嫌不逮本,地薄肯成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咏霜二首(其一)

江南雪不到,霜露满山村。

纸被欺毡厚,茅檐笑瓦温。

何曾凝沼渌,有意隔朝暾。

底日身无事,高眠不出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咏霜二首(其二)

清霜欺客病,乘夜逼窗扉。

坐睡依炉暖,细声闻叶飞。

蕉絺空满箧,砧杵旋催衣。

起看庭前草,松筠未觉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十日南归马上口占呈同事

南辕初喜去龙庭,入塞犹须阅月行。

汉马亦知归意速,朝旸已作故人迎。

经冬舞雪长相避,屈指新春旋复生。

想见雄州馈生菜,菜盘酪粥任纵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