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惨报

汉明两始祖,开创戮功臣。

鸟尽良弓藏,毋乃嫌不仁。

岂知为将者,无不多杀人。

昆冈炎炎火,玉石慨俱焚。

有时王师败,白骨撑黄尘。

愤兵扫贼穴,捷奏达枫宸。

一人享其名,万姓亡其身。

道家忌为将,炯戒宜懔遵。

嗟尔诸功臣,惨报岂无因。

安得下江南,人人如曹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功臣惨报》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历史典故与深沉的思考,探讨了权力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开篇“汉明两始祖,开创戮功臣”,以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为例,指出他们虽开创基业,却对功臣施以重手,暗示了权力的残酷性。接着,“鸟尽良弓藏,毋乃嫌不仁”引用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功成之后,昔日的助力者往往被弃置或遭害,暗含对这种行为的道德质疑。

“岂知为将者,无不多杀人”,进一步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血腥与无情。随后,“昆冈炎炎火,玉石慨俱焚”运用比喻,将权力斗争比作烈火焚烧,无论是玉石还是瓦砾,最终都化为灰烬,象征着人性与道德在权力面前的脆弱。

“有时王师败,白骨撑黄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即使是在官方军队的行动中,也难免造成无辜者的牺牲,留下满地白骨。接下来,“愤兵扫贼穴,捷奏达枫宸”描述了胜利的消息传至君主处,但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代价。

“一人享其名,万姓亡其身”强调了胜利者的荣耀与广大民众的牺牲之间的巨大反差,揭示了权力游戏的不公。最后,“道家忌为将,炯戒宜懔遵”引用道家思想,警示为将者应警惕权力的诱惑与危险,遵循道德规范。

“嗟尔诸功臣,惨报岂无因”表达了对功臣命运的同情与反思,暗示了他们的悲惨结局并非偶然。最后,“安得下江南,人人如曹彬”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每个人都能像北宋名将曹彬一样,以仁德治军,避免悲剧重演。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剖析,以及对人性、权力与道德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与人性尊严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秦始皇坑儒

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

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

惟有秦始皇,典籍付焚如。

忠孝种子绝,所用尽奸谀。

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

或则阖门殉,或则阖城墟。

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

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

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

形式: 古风

汉武帝

雄才兼大略,其气抑何盛。

我观汉武皇,事事效秦政。

张骞通西域,边界扩无极。

有如筑长城,横绝天西北。

五利求神仙,公主降坛前。

有如童男女,簇拥东海边。

建章干云起,阁道相逦迤。

又如阿房宫,覆压三百里。

巫蛊大狱兴,高庙无神灵。

又如扶苏死,碧血埋边庭。

事事学秦皇,胡独免覆亡。

秦廷有赵高,汉廷有霍光。

形式: 古风

孙策周瑜娶二乔

孙策与周瑜,命世两英雄。

两人俱少年,割据大江东。

江东有二乔,姐妹花双红。

两贤娶得之,作合妙天公。

而皆不永命,中道断丝桐。

岂其藏娇屋,容易沮英风。

卓哉武乡侯,识略超凡庸。

独娶阿承女,丑妇发蓬蓬。

三国论人才,第一推卧龙。

即此一事观,高下在其中。

形式: 古风

谢安淝水之捷

徼倖成大功,莫如谢安石。

秦兵八十万,仅恃淝水隔。

太傅方游山,未暇纡筹策。

幸而朱序来,急进乘其隙。

临阵肯退师,天夺符坚魄。

遂令小儿辈,铭勋垂竹帛。

否则局上棋,着着无生机。

风流大罪案,又劳史官断。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