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坑儒

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

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

惟有秦始皇,典籍付焚如。

忠孝种子绝,所用尽奸谀。

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

或则阖门殉,或则阖城墟。

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

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

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秦始皇坑儒》由清代诗人张洵佳创作,深刻揭示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以及这一行为对后世的影响。

首句“报国在养士,忠臣出大儒”,诗人开篇便提出了治国之道,认为培养人才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忠诚的臣子往往出自于学问深厚的儒者之手。接着,“读书真种子,忠孝两不渝”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知识如同忠孝的种子,能够培育出忠诚与孝顺的品质。

然而,诗人随后转向历史的另一面,以秦始皇为例,批评其焚书坑儒的暴行。秦始皇将典籍付之一炬,导致忠孝的种子被斩断,取而代之的是奸佞小人。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文化传承,也使得社会道德风气败坏。

接下来,诗人通过“古今兴亡际,烈士多捐躯”表达了对历史更迭中忠贞之士牺牲的感慨。无论是阖门殉国的家庭,还是整个城池的毁灭,都体现了忠臣烈女为了国家和信仰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最后,“自汉迄有明,大书不一书”表明从汉朝到明朝,忠贞之士的事迹被广泛记载,成为历史的光辉篇章。而“惟有赢秦季,殉国无一夫”则强调了秦朝末年,没有一人为了国家而牺牲,形成了鲜明对比。

“堂堂一统朝,视同越与胡”讽刺了秦朝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天下的中心,却对外族抱有敌意,这种狭隘的观念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落。“为史册所羞,为开辟所无”则总结了秦始皇的作为给后世带来的耻辱,以及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阻碍。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文化传承、道德价值和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忠贞精神的颂扬和对暴政的批判。

收录诗词(371)

张洵佳(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汉武帝

雄才兼大略,其气抑何盛。

我观汉武皇,事事效秦政。

张骞通西域,边界扩无极。

有如筑长城,横绝天西北。

五利求神仙,公主降坛前。

有如童男女,簇拥东海边。

建章干云起,阁道相逦迤。

又如阿房宫,覆压三百里。

巫蛊大狱兴,高庙无神灵。

又如扶苏死,碧血埋边庭。

事事学秦皇,胡独免覆亡。

秦廷有赵高,汉廷有霍光。

形式: 古风

孙策周瑜娶二乔

孙策与周瑜,命世两英雄。

两人俱少年,割据大江东。

江东有二乔,姐妹花双红。

两贤娶得之,作合妙天公。

而皆不永命,中道断丝桐。

岂其藏娇屋,容易沮英风。

卓哉武乡侯,识略超凡庸。

独娶阿承女,丑妇发蓬蓬。

三国论人才,第一推卧龙。

即此一事观,高下在其中。

形式: 古风

谢安淝水之捷

徼倖成大功,莫如谢安石。

秦兵八十万,仅恃淝水隔。

太傅方游山,未暇纡筹策。

幸而朱序来,急进乘其隙。

临阵肯退师,天夺符坚魄。

遂令小儿辈,铭勋垂竹帛。

否则局上棋,着着无生机。

风流大罪案,又劳史官断。

形式: 古风

梨园弟子

梨园教弟子,天子领太常。

岂以太常乐,宗庙侑烝尝。

和平格神听,无使紊宫商。

特以天子贵,厕身协律郎。

岐王擪玉笛,妃子无霓裳。

姗姗虢夫人,缟素学登场。

房中有雅奏,清庙无乐章。

天宝荒淫事,即此卜其亡。

迄今优人中,傀儡一尺长。

稽首复顿首,先师唐明皇。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