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隐士(其一)

幼安遭汉季,一身客辽东。

世乱多倾危,筑室深山中。

自非学者流,名字罕得通。

研心易六爻,不用希潜龙。

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隐士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传统学问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通过“幼安遭汉季,一身客辽东”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隐士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选择远离尘嚣,独居辽东的决绝与勇气。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主动选择,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抗。

“世乱多倾危,筑室深山中”进一步强调了隐士所处时代的动荡不安,以及他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安全,选择了深藏于山林中的生活。这种避世的选择,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与内心的双重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自非学者流,名字罕得通”则揭示了隐士与主流社会的隔阂,他可能是一个不为世人所熟知的学者或思想家,他的存在更多地体现在对知识的探索与对真理的追求上,而非名利场上的追逐。这不仅展现了隐士的独立人格,也暗示了他对传统学术精神的坚守。

“研心易六爻,不用希潜龙”中的“研心易六爻”表明了隐士对于《周易》这一经典著作的深入研究,通过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探索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体现了他对于哲学智慧的追求。“不用希潜龙”则可能是对隐士不求显赫地位、不慕荣华富贵的生活态度的描述,他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积累,而非外在的权力与财富。

“根矩好清评,行止乃未同”最后两句表达了隐士对于道德准则的坚持和对个人行为的严格自律。这里的“根矩”可能指的是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好清评”则意味着他追求的是清正的评价,而不是世俗的赞誉。整个句子传达出了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自我修养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古代隐士的生活与思想,展现了其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内心平静与知识探索的决心,以及对传统学术精神的坚守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更是对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的赞颂。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古隐士(其二)

尝闻庞德公,自守甘穷饿。

旦率妻子耕,不知州牧过。

关中傕泛攻,河上表吕破。

默默似无闻,但理芸锄课。

独识诸葛君,一言定王佐。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真州

击楫来江外,扬帆上旧京。

鼓声殷地起,猎火照山明。

楚尹频奔命,宛渠尚守城。

真州非赤壁,风便一临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太平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

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

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蟂矶

下接金山上小孤,一矶中立镇芜湖。

千年形势分南极,万里梯航达帝都。

岭色远浮黄屋纛,江风寒拂白头乌。

高皇事业山河在,留得奎章墨未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