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翼亭

朝挹东山云,暮看西山雨。

孤亭在中央,相对如宾主。

矫矫卧龙蟠,轩轩飞凤舞。

树影各参差,岚光互吞吐。

吁嗟吴越亡,于今已千古。

不悟抉目忠,讵知尝胆苦。

登临抚陈迹,凄凉与谁语。

白鸟烟中来,长歌下山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飞翼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朝挹东山云,暮看西山雨”以时间的流转引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早晨汲取东山之云,傍晚观赏西山之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深喜爱。

接着,“孤亭在中央,相对如宾主”一句,将孤亭置于自然景观之中,仿佛是自然的一部分,又似乎与四周景物形成了某种对话或互动的关系,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

“矫矫卧龙蟠,轩轩飞凤舞”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卧龙与飞凤的形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变化万千。

“树影各参差,岚光互吞吐”进一步描绘了树木与山岚的相互映衬,光影交错,展现出一种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美。

“吁嗟吴越亡,于今已千古”则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不悟抉目忠,讵知尝胆苦”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忠诚与苦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最后,“登临抚陈迹,凄凉与谁语”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他在历史遗迹前徘徊,感受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渺小,寻求着心灵的慰藉。

“白鸟烟中来,长歌下山去”以白鸟的自由飞翔结束全诗,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释放,寓意深远,余韵悠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收录诗词(1)

刘宣(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思圣堂

汶上鲁中都,哲人宰兹邑。

石刻思圣堂,后人知仰德。

污池困飞龙,鸾凤栖枳棘。

天意人岂知,来者三叹息。

立言泽万世,贫贱何足惜。

再拜登故台,敛衽拱而立。

恍如梦见之,受教开茅塞。

形式: 古风

游山林寺

石径俯云壑,竹林开幽境。

寺古僧徒稀,山深岚气冷。

待游未终兴,红日忽倒影。

曳杖披暝烟,长歌下前岭。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璜溪书院

公馀雨方歇,策马城北郭。

柳侯读书处,鱼鸟尚欣跃。

凿池引泉流,种树满山脚。

穷堂峙碧阜,风露栖轩箔。

湘南富奇峰,湘山互经络。

斯文自元气,万古犹如昨。

相从二三子,暂解尘缨缚。

廓我仁智心,饱此山水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丙戌冬至衡阳食柑

衡阳冬犹温,长至似春日。

朝盘富笋蔬,夜砌响蟋蟀。

白酒如玉膏,黄柑饱霜实。

更阑裌衣坐,灯火不欲即。

三年江之南,光景去如失。

匆匆节序时,无岁宁家室。

宗祏香火寒,牢醴谁致洁。

三雏隔两地,不得遂顾恤。

劳生分有数,敢但念安逸。

不虞与求全,世或不可必。

官事未易了,应止筋力率。

漳东二顷田,亦粗给粳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