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

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

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

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

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

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

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

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

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少年时期读杜甫的诗,觉得它们过于枯燥。
那时深入研读,才明白每一句都很好。
书生带着书虫,走遍了万水千山的道路。
青春容颜日渐衰老,黑发也日益稀疏。
心中坚定不圆滑,宁愿保持正直如皂隶。
放眼望去没有亲人,悲伤情绪充满心胸。
炎炎夏日却冷若冰霜,荒漠之地寸草不生。
我的马在沙石中奔跑,饥饿使我面容憔悴。
人与马紧密相连,寒冷中都无法自保。
何时能驱散乌云,让阳光重新普照。

注释

杜诗:杜甫的诗歌。
枯槁:枯燥无味。
句句:每一句。
书生:读书人。
蠹鱼:书虫,比喻书籍被虫蛀。
朱颜:红润的面色,代指青春。
玄发:黑发。
耿耿:坚定的样子。
宁方:宁愿保持正直。
寸亲:亲人。
炎天:炎热的夏天。
碛地:沙漠地带。
苍昊:天空,这里形容面色苍白。
冻死:因寒冷而死亡。
何当:何时,期望何时。
阴云:乌云。

鉴赏

这首诗是汪元量的《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创作于宋末元初。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非常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在艰苦环境下的哀愁与自我安慰。

"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 这两句表明了作者年轻时对杜甫的诗不太理解,觉得枯燥乏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些诗句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每一句都显得很美好。这也反映出读者个人成长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书生挟蠹鱼,流行万里道。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 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自己的一种境遇,像书生携带着蠹鱼(古代书生往往贫穷,有时会用蠹鱼作为食物)行走在漫长的道路上,表明了一种艰辛和孤独。"朱颜日以衰,玄发日已老"则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的一种感慨。

"耿耿不圆卿,宁方自为皂。举目无寸亲,忧伤入怀抱。"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哀,没有亲人陪伴,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忧伤。

"炎天冷如冰,碛地不生草。我马跑沙石,我饥面苍昊。人马不相离,冻死俱未保。"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极端艰苦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炎热却感觉冷如冰,土地贫瘠不生长草;作者与马匹在沙石中奔跑,自己饥饿脸色黧黑,与马相依为命,但连生命都未能确保。

"何当回白日,阴云尽一扫。"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一种渴望和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摆脱现在的困境,迎来一个晴朗和明媚的新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个人遭遇的描绘,表现出了作者在逆境中坚持生存的艰难历程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

收录诗词(542)

汪元量(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父老说兵

昔闻天兵入西蜀,鞞鼓乱挝裂岩谷。

金鞍战马踏云梯,日射旌旗红簌簌。

黑雾压城尘涨天,西方杀气成愁烟。

钓鱼台畔古战场,六军战血平三川。

天寒日落愁无色,将军一剑万人敌。

妇女多在官军中,兵气不扬长太息。

形式: 古风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七)

有女有女清且淑,学母晓妆颜如玉。

忆昔狼狈走空谷,不得还家收骨肉。

关河丧乱多杀戮,白日驱人夜烧屋。

一双白璧委沟渎,日暮潜行向天哭。

呜呼七歌兮歌不足,魂招不来泪盈掬。

形式: 古风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六)

有子有子衣裳单,皮肉冻死伤其寒。

蓬空煨烬不得安,叫怒索饭饥无餐。

乱离走窜千里山,荆棘蹲坐肤不完。

失身被系泪不乾,父闻此语摧心肝。

呜呼六歌兮歌欲残,魂招不来心鼻酸。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三)

有弟有弟隔风雪,音信不通雁飞绝。

独处空庐坐缧绁,短衣冻指不能结。

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

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