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五)

雨过山光欲溜,寒来水气如烝。

胜处何须吴越,随方亦有游朋。

形式: 六言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辙所作的《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描绘了雨后山色和寒气中水面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首句“雨过山光欲溜”,生动地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灵动,仿佛山光在雨水的滋润下变得更加柔和,流动起来。次句“寒来水气如烝”,则通过寒气中水面上蒸腾的雾气,展现了冬日水面上独特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感受。

接下来,“胜处何须吴越”一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普遍追求,并暗示了不必局限于特定的地方或地区,美好的景色和体验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最后,“随方亦有游朋”则进一步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无论身处何方,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欣赏美景,享受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六)

扬雄执戟虽久,陶令归田未能。

眼看云山无奈,神伤簿领相仍。

形式: 六言诗 押[蒸]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七)

终岁常亲鞭扑,此生知负诗书。

欲寻旧学无处,时有故人起予。

形式: 六言诗 押[鱼]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八)

故人远在江汉,万里时寄声音。

闻道禅心寂寞,未废诗人苦吟。

形式: 六言诗 押[侵]韵

答文与可以六言诗相示因道济南事作十首(其九)

佳句近参风雅,微词间发离骚。

窃欲比君庾信,莫年诗赋尤高。

形式: 六言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