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伯常同年移居郢州

楚江白逶迤,楚山碧参差。

玉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

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

伐竹营茅茨,种橘为藩篱。

荒坡无四垣,但以荷塘围。

官虽朝大夫,身世已相遗。

野老坐争席,林叟谈忘归。

犹嫌沮溺徒,名字为人知。

形式: 古风

翻译

楚江水清澈蜿蜒,楚山翠绿高低错落。
稻米如玉般饱满,鱼肉切片鲜美肥厚。
羡慕你全家出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砍竹建茅屋,种橘树作篱笆。
荒坡上无墙垣,只有荷塘环绕。
官职虽显贵,但内心已超脱世俗。
乡野老人抢座交谈,忘记回家。
仍嫌自己名声在外,如同沮溺般被人熟知。

注释

楚江:长江在楚地。
逶迤:蜿蜒曲折。
楚山:楚地的山。
碧:青翠。
玉炊:比喻稻米洁白如玉。
鱼腴:鱼肉鲜美。
尽室:全家出动。
飘然:轻松自在。
伐竹:砍伐竹子。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种橘:种植橘树。
藩篱:篱笆。
荒坡:无人打理的山坡。
四垣:四周的墙壁。
官虽朝大夫:虽然官位显赫。
相遗:超脱于世。
野老:乡村老人。
林叟:山林中的老人。
沮溺徒:指隐士沮溺。
名字为人知:名声在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田园牧歌般的宁静生活场景。开篇“楚江白逶迤,楚山碧参差”两句,通过对江水和山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柔美的自然氛围,"白逶迤"形容长而曲折的江水,而"碧参差"则是山峦层叠的青翠色彩,展现了诗人眼中的楚地风光。

接着,“玉炊稻粒长,缕切鱼腴肥”两句,具体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丰收与渔猎生活。"玉炊"形容稻谷的饱满,"稻粒长"则表明了稻谷的成熟,而"缕切"一词用来形容鱼肉的鲜美和肥嫩,这些生动的细节让人仿佛能够闻到田野的香气,感受到生命力的旺盛。

"羡君尽室行,飘然无所羁"表达了诗人对张伯常移居郢州的羡慕之情。这里的"羡君"是对朋友生活状态的一种赞美,而"尽室行"则意味着家人和睦相随,共同开始新生活。"飘然无所羁"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自在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伐竹营茅茨,种橘为藩篱"两句,具体展现了田园生活中的劳作和环境打造。"伐竹"意味着砍伐竹子来建造房屋,而"茅茨"则是用茅草盖屋顶的简易住所;"种橘为藩篱"则是在周围种植橘树作为界限,这些都是对田园生活细节的刻画。

"荒坡无四垣,但以荷塘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生活场景。"荒坡"是指未经开垦的斜坡,而"无四垣"则意味着没有固定的界限,只用"荷塘"来围住,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官虽朝大夫,身世已相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超脱和淡然。尽管诗中提到的"张伯常"是一位朝廷中的高官,但他选择了归隐田园,这也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越。

最后,“野老坐争席,林叟谈忘归”两句,则是对张伯常新生活状态的一种赞美。"野老"和"林叟"都是对隐居者的一种尊称,而"坐争席"则意味着在田园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生活,"谈忘归"则表达了对这份平淡生活的珍惜,不愿意再回到尘世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功名、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对张伯常田园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送张兵部知遂州

剑岭横天古栈微,相如重驾传车归。

双亲倚门望已久,千骑踏雪行如飞。

人间富贵非不有,似君荣耀真亦稀。

闻道西州遗画像,使我涕泪空沾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

得丧互循环,古今昧终始。

百岁落其间,仅与毫芒似。

所以达人心,身外不复纪。

愁来若乱丝,疏解当以理。

昔君关外来,籍籍声华起。

凭案一濡毫,万言俱落纸。

老生窥其文,色若寒灰死。

阁笔不能下,敢有玼瑕指。

或时抵卿相,入门俱倒屣。

阍夫迎受谒,不敢扬眸视。

解褐吏边州,长涂初进跬。

蛟龙得尺水,双骼方嶷嶷。

西羌负德泽,飞镝耸边鄙。

添兵十万馀,斗粟无支拟。

州郡走符檄,纵横恣鞭箠。

闾阎浪愁苦,卒食半糠秕。

上官知君才,悉以储粮委。

开仓募平籴,至者车连轨。

严明束吏手,诱谕提民耳。

留谷受金去,若与同侪市。

弦朔未云周,露积丘山比。

曾无转饷劳,坐饱防秋士。

幕府上其功,明诏深嘉美。

为僚登九寺,长人专百里。

聊用报勤劬,未言穷任使。

何期逢怨雠,意外成疮痏。

刺骨舞文法,吹毛出瑕滓。

清霜五月飞,惨烈伤兰芷。

鸾凤失椅梧,飘泊还荆枳。

圣朝方任能,大过尚收齿。

况于济时具,暂然遭诋訾。

宁因青蝇恶,遂取玙璠毁。

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勉哉益自立,勿为穷衰止。

人生难豫期,神理无终否。

庸知今日忧,不为后日喜。

吾道诚无亏,壈坎安足耻。

关山迤逦长,百剑连天倚。

萦纡结危栈,迥入云星里。

蜀国富嬉游,花繁春酒旨。

莫作吊原文,投之岷江水。

形式: 古风

送李侍郎西京留台

先公勋烈盛盐梅,清白仍闻世济才。

华省拂衣辞簿领,长衢回首谢尘埃。

嵩峰排雾依稀出,洛水迎人迤逦来。

寄语马前头白吏,何殊昔日李西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送李祠部知滑州

东郡堤繇苦,向来烟火疏。

提封百里远,生齿万家馀。

贤守车才下,疲人意已纾。

行闻谣五裤,京廪满郊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