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万滴相随万响兼,路尘天产尽旁沾。
源从颢气何因绝,派助前溪岂觉添。
豪客每来清夏葛,愁人才见认愁檐。
嘉名已极终难称,别是风流不是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溪流图景,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士辈出的怀念和不舍。开篇“万滴相随万响兼,路尘天产尽旁沾”两句,形象地勾勒出溪水沿途汇聚、声响连绵的画面,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源从颢气何因绝,派助前溪岂觉添”两句,诗人通过对溪流来源和分派的探究,表达了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和敬畏,同时也暗示了溪水的生命力和不断更新。
“豪客每来清夏葛,愁人才见认愁檐”两句,则转向人事,诗人在清凉的夏日里,对那些曾经来往于此的豪杰之士感到怀念,但如今这些人材只剩下了名字,令人生出无尽的忧思。
最后,“嘉名已极终难称,别是风流不是帘”两句,诗人感叹那些美好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便是留下的“风流”(文化遗产或文学艺术),也不再是当年的辉煌,只能作为一种隔绝现实与过去的“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详
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幕府尽平蛮,客留戎阃间。
急流霜夹水,轻霭日连山。
设醴徒惭楚,为郎未姓颜。
斯文苦不胜,会拟老民间。
去扫冬林下,闲持未遍经。
为山低凿牖,容月广开庭。
旧叶云千里,生涯水一瓶。
还应觅新句,看雪倚禅扃。
此地潜龙寺,何基即帝台。
细花庭树荫,清气殿门开。
长老多相识,旬休暂一来。
空空亦拟解,干进幸无媒。
古迹是何王,平身入石房。
远村通后径,一郡隔前冈。
昼静唯禅客,春来有女郎。
独醒回不得,无事可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