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
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
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幅夜宿于翠微半的高楼中的景象。"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两句,既表达了诗人的居所之幽深,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感受。翠微半,或许指的是一处山峦起伏之地,高楼建于其间,诗人在此夜宿,能够听到远处泉水潺潺之声,这样的环境和声音,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
"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两句,则是对景色的描绘。渔舟上有灯火在夜色中移动,而山间的磬石旁有孤独的炊烟升起,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眼中的静谧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寂寞和远离尘世之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表明诗人的居所不仅高耸,而且与自然紧密相连。他的衣服甚至能拂过云间的松树,而门前则是清澈的河流,这样的环境让人倍感宁静和安详。
接下来的"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诗人以峰峦为枕,似乎将自然之美纳入自己的生活之中,甚至感觉到自我与宇宙之间的联结,这种境界让人感到既是超脱尘世,又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则描绘了一幅早晨的景象。花朵在薄雾中渐渐显现,而夜空中的星辰倒映在河流之中,这些细腻的自然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最后两句"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则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东林中的鸟儿在晨光中纷纷歌唱,而诗人的心中却充满了说不尽的忧愁和无奈,这种情感的转换,增添了一份深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与境界。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
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
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
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
摇巾北林夕,把菊东山秋。
对酒池云满,向家湖水流。
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靡靡俗中理,萧萧川上幽。
昔年至吴郡,常隐临江楼。
我有一书札,因之芳杜洲。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能向府亭内,置兹山与林。
他人骕骦马,而我薜萝心。
雨止禁门肃,莺啼官柳深。
长廊閟军器,积水背城阴。
窗外王孙草,床头中散琴。
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萧条江海上,日夕见丹丘。
生事非渔钓,赏心随去留。
惜哉旷微月,欲济无轻舟。
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