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翻译

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灰尘。

注释

“萧萧”二句:萧萧,风雨声。
长更:长夜。
“欹枕”欹枕:斜靠着枕头。
蟾蜍,代指月亮。
早弦,即上弦。
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夜寒”二句: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戎昱《桂州腊月》:”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仲胤妻《伊川令(寄外)》:”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
“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
玉琴:琴之美称。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夜离别图景,以萧瑟的风雨声和长夜难眠的主人公为背景。"萧萧几叶风兼雨",寥寥几笔就渲染出秋夜的凄凉氛围,仿佛能听到风吹落叶与雨滴交织的声音。"离人偏识长更苦",点明了词人的离别之苦,离人对漫漫长夜的感受尤为深切。

"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主人公斜倚枕头,数着秋天的更漏,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煎熬。"蟾蜍"即月,"早弦"指月亮升起时,形象地写出夜深人静,月挂天边的景象,更添愁思。

"夜寒惊被薄",寒冷的夜晚使薄被难以抵挡,主人公因寒冷而惊醒,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孤寂。"泪与灯花落",泪水滴落在灯花上,象征着情感的宣泄和生活的破碎,画面感强烈。

最后两句"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将伤心之情扩散到整个空间,连微尘都似乎沾染了哀愁,轻轻落在玉琴之上,寓言了主人公心中无法排遣的哀伤,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总的来说,纳兰性德的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笔触,通过秋夜的景色和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展现了离别之苦和深深的思念,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谒金门

风丝袅,水浸碧天清晓。一镜湿云青未了,雨晴春草草。

梦里轻螺谁扫,帘外落花红小。独睡起来情悄悄,寄愁何处好。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朝中措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己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形式: 词牌: 朝中措

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形式: 词牌: 琵琶仙

落花时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笺书直恁无凭据,休说相思。劝伊好向红窗醉,须莫及,落花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