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二)

蕊香深处,逢上巳、生怕花飞红雨。

万点胭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伫。

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

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修禊当日兰亭,群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宝靥罗衣,应未有、许多阳台神女。

气涌三山,醉听五鼓,休更分今古。

壶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在花蕊香气浓郁的地方,恰逢上巳节,唯恐花瓣如红雨飘落。
千万朵胭脂般的花朵掩映着翠绿的衣袖,又有谁能理解黄昏时分我静静站立的深情。
点燃蜡烛照亮妆容,传递酒杯绕过栏杆,不要让春天就这样离去。
低垂的柳丝默默无言,见到人仿佛含羞带妒。
在修禊的那一天,如同兰亭聚会,众多贤才在音乐中展现出英姿勃勃。
身着华丽罗衣的佳人,恐怕没有多少像阳台神女那样令人惊艳。
豪情如海,醉听五更鼓声,不必再区分古今之别。
在这壶中天地,我们都要用心挽留这美好的时光。

注释

蕊香:花蕊的香气。
上巳:古代节日,农历三月三日。
花飞红雨:形容花瓣飘落如雨,色彩鲜艳。
翠袖:绿色的衣袖。
凝伫:长时间站立不动,凝视。
烧烛:点燃蜡烛。
垂丝:垂下的柳丝。
羞妒:含羞带妒的情绪。
修禊:古代春季举行的祈福消灾活动。
兰亭:著名的文化遗址,与聚会和诗文有关。
阳台神女: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常居于阳台。
五鼓:古代夜间五个时辰之一,指深夜。
壶中天地:比喻小空间包含大世界,常指饮酒作乐的意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美丽而又稍纵即逝的春日世界。

"蕊香深处,逢上巳、生怕花飞红雨。"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担忧,上巳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五,这里象征着季节的转换和美好的时光即将过去。

"万点胭脂遮翠袖,谁识黄昏凝伫。" 这两句则描写了女性在黄昏时分的静谧与美丽,万点胭脂形容肌肤之柔滑,翠袖象征着高贵和洁净,而黄昏凝伫则是对那份静谧情愫的赞叹。

"烧烛呈妆,传杯绕槛,莫放春归去。" 这里描述了一个宴会场景,通过烧烛、呈妆和传杯等细节,表达了对美好时光不愿离去的情感。

"垂丝无语,见人浑似羞妒。" 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温婉且含蓄的感情,似乎在用诗意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修禊当日兰亭,群贤弦管里,英姿如许。" 这几句描述了一个和谐美好的集会场景,修禊是古代节气之一,兰亭则是一处优雅的聚会之地,而群贤弦管则构建了一幅文人雅集的画面。

"宝靥罗衣,应未有、许多阳台神女。" 这里的宝靥罗衣描绘了女性的装扮和气质,而许多阳台神女,则是在赞美女性的仙姿飘逸。

"气涌三山,醉听五鼓,休更分今古。" 这几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忘却时间的意境,气涌三山形容壮丽宏大,而醉听五鼓则是对美好时光的一种沉醉。

"壶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最后两句,则是在强调一种将美好时刻永恒的愿望,通过壶中天地这一形象,来表达对时间静止的向往。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读者营造了一片恬静而又不舍的春日情怀。

收录诗词(422)

张元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字:仲宗
  • 号:芦川居士
  • 籍贯:真隐山
  • 生卒年:1091年—约1161年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五)

寒绡素壁,露华浓、群玉峰峦如洗。

明镜池开秋水净,冷浸一天空翠。

荷芰波生,菰蒲风动,惊起鱼龙戏。

山河影里,十分光照人世。

谁似老子痴顽,胡床敧坐,自引壶觞醉。

醉里悲歌歌未彻,屋角乌飞星坠。

对影三人,停杯一问,谁解骑鲸意。

玉京何处,翠楼空锁十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明月逐人来.灯夕赵礼端席上

花迷珠翠。香飘罗绮。帘旌外、月华如水。

暖红影里,谁会王孙意。最乐升平景致。

长记宫中五夜,春风鼓吹。游仙梦、轻寒半醉。

凤帏未暖,归去熏浓被。更问阴晴天气。

形式: 词牌: 明月逐人来

采桑子.奉和秦楚材史君荔枝词

华堂清暑榕阴重,梦里江寒。火齐星繁。

兴在冰壶玉井栏。风枝露叶谁新采,欲饱防悭。

遗恨空盘。留取香红满地看。

形式: 词牌: 采桑子

青玉案(其四)筠翁生朝

水芝香远摇红影。泛瑞霭、横山顶。

缥缈笙歌云不定。

玉钩斜挂,素蟾初满,醉惬浮瓜冷。

庭兰戏彩传金鼎。小袖青衫更辉映。

谁道筠溪归计近。

秋风催去,凤池难老,长把中书印。

形式: 词牌: 青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