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燕。双燕。曾识桃花娇面。别时黄柳初垂。
又见高楼絮飞。飞絮。飞絮。那得不教春去。
这首词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的《转应曲》(其二)。词中以双燕起兴,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情感流转。"双燕,双燕,曾识桃花娇面",通过双燕的归来,唤起了对往昔春天桃花盛开的美好记忆。"别时黄柳初垂",暗示了季节的变迁,春去夏来,柳絮飘飞。"又见高楼絮飞",再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柳絮纷飞,春意阑珊。
"飞絮,飞絮,那得不教春去",词人借飞絮的形象,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无奈与感慨,直接点出主题,春去无法挽留。整首词语言简洁,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感叹。
不详
春暮。春暮。捉搦裙裾不住。销魂杜宇声中。
冷烛无言泪红。红泪。红泪。一夜棠妃无睡。
重午。重午。华屋薰风燕乳。红榴著色无多。
写入秋云扇罗。罗扇。罗扇。好与谢娘方便。
两岸春山中有溪。圩田雨足罢耕犁。
镜中每对青丫髻,树里时闻白画眉。
撑小艇,泛清漪。秦人洞口白云迷。
二千年后溪边水,照出桃花似旧时。
大好楼台欲住难。暂寻幽事画桥边。
树含龙井明前雨,帆带潇湘转处烟。
寻药去,采芝还。水天闲话鬓丝寒。
归来拣得松针笔,细写溪南数朵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