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子庙

夫子南游不到吴,殷勤题识寄嗟吁。

干戈扰扰怜诸夏,季子流风过耳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先生您向南出游,未能到达吴地
深深感慨,写下留言寄托哀思

注释

夫子:指孔子,古代尊称教师或有学问的人。
南游:向南旅行。
不到:未到达。
吴:古国名,位于今江苏南部。
殷勤:深切而恳切。
题识:题写文字或留言。
寄:寄予,传达。
嗟吁:叹息,感慨。
干戈: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扰扰:纷乱不安的样子。
怜:同情,怜悯。
诸夏:古代中原地区,泛指华夏民族。
季子:指孔子弟子,这里泛指贤者。
流风:遗留的风尚,影响。
过耳无:听过就忘记,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石祖文的作品,名为《季子庙》。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怀旧之情和对古圣先贤的崇敬。

“夫子南游不到吴”,开篇便设定了一个虚拟的情景,孔子虽然南游到了楚地,但并未到达吴地。这一句表明诗人想要通过这次旅行来寻找古人的遗迹和精神印记,却未能如愿。

“殷勤题识寄嗟吁”,这里的“殷勤”表现了诗人对古人文风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在季子庙留下题刻,希望能够寄托自己的感慨和哀伤。这一句通过动词“题识”强调了诗人的用心和对历史的敬仰。

“干戈扰扰怜诸夏”,这一句中的“干戈”指的是古代的兵器,“扰扰”则形容声音。这里借用兵器的声音来比喻战乱频仍、民生疾苦的情景。“怜诸夏”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诸侯混战、百姓受难的哀痛之情。

“季子流风过耳无”,这一句中的“季子”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后世尊称为“季子”。这里说“流风”——即他们留下的学问和风范,却只是“过耳无”,意味着这些高尚的精神遗产在当下已经很少被人提及,甚至是难以寻觅。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感慨,更透露出当时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淡漠。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明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缺乏高尚精神的忧虑。

收录诗词(3)

石祖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君山

远迩朝宗势拱辰,名高岂特为春申。

孤峰堆阜无多地,一水仙凡隔几尘。

簪履三千谁念楚,山河百二漫誇秦。

云烟胜概无今古,俯仰休悲迹已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朝宗门

楼阁峥嵘古垒门,日随潮汐谨晨昏。

奠川禹绩勤沟洫,学海雄词识本源。

演迤众流唯北拱,委蛇万折肯西奔。

时人有问朝宗义,落笔诗成不待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蝶恋花

半夜六龙飞海峤。滉漾鳌波,露出珊瑚小。

玉粉枝头春意早。东风未绿瀛洲草。

姑射仙人真窈窕。净练明妆,如伴商岩老。

梦入水云闲缥缈。一楼明月千山晓。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鹧鸪天

借问枝头昨夜春。已传消息到柴门。

频看秀色无多艳,拖得清香不见痕。

山矗矗,水粼粼。村南村北冷销魂。

人间不识春风面,羞见瑶台破月明。

形式: 词牌: 鹧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