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上海舟中即事》,描绘了上海江面的壮丽景色与舟行的艰辛,以及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首先,开篇以“乌溪出闸催双橹”描绘了船只在急流中奋力前行的场景,紧接着“急趁回潮下黄浦”进一步渲染了船行速度之快,仿佛要追赶潮水的节奏。午前的约定,却因潮水的影响而变得紧张,“生怕潮来近亭午”,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敏感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夜潮已落岸痕高,风卷浪花翻雪卤”两句,将夜晚潮退后的景象与风起浪涌的动态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与变化。渡口繁忙的景象,“渡头趁渡人如鸡”,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潮水中穿梭的忙碌与艰辛。
“西岸冲波远入村,东岸涌沙作林圃”则通过两岸不同的景象,展现了江面的广阔与丰富,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后,“岸上居民无定踪,颇怪潮行无定所”表达了对自然现象难以预测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变化无常的无奈。
诗人回忆起自己五十岁时初次游历上洋的情景,如今已是五十五岁,岁月流转,物是人非。“岂无玉雪美少年,向来一揖成千古”,表达了对青春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而“亦有鸱张万石家,势去一朝无寸土”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反映了世事无常的主题。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的变迁,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