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氏女弟

十年江海别常轻,岂料今随寡嫂行。

心折向谁论宿昔,魂来空复梦平生。

音容想像犹如昨,岁月萧条忽已更。

知汝此悲还似我,欲为西望涕先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寄张氏女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离别之情的深沉感慨。

“十年江海别常轻”,诗人开篇即以“十年”作为时间尺度,说明这次与亲人的分别并非短暂,而是长达十年的久别。这里的“江海”象征着广阔而遥远的距离,不仅仅是物理上的,也包含了情感上的隔阂。“岂料今随寡嫂行”,诗人意外地跟随着年迈的姑母(寡嫂,即无子的伯母或叔母)一起行动,这种状况让人感到不易为人所料,充满了生活中的变数和无常。

“心折向谁论宿昔”,诗人的内心之痛,无从诉说。这里的“宿昔”指的是过去的日子,“向谁论”则表达了一种无处寄托的孤独与哀伤。“魂来空复梦平生”,即便是在梦中,诗人也难以重温那已逝去的宁静生活。这里的“魂来”强调了灵魂的漂泊与不定,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尽思念。

“音容想像犹如昨”,诗人的记忆中,那些亲人的声音和容颜仿佛就在昨日一样鲜活。这句话通过对比现实与回忆之间的差距,更凸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痛楚。“岁月萧条忽已更”,年华匆匆,转瞬即逝。这里的“萧条”形容岁月的飞逝和生活中的苦涩,给人以深刻的感慨。

“知汝此悲还似我”,诗人认为你所体会到的这份哀伤,与自己心中所承受的是相似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共同经历的理解和共鸣。“欲为西望涕先横”,诗人在面对这种深重的情感时,想要仰望西方天际,但却已是泪流满面。这里的“西望”可能象征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而“涕先横”则表达了无法抑制的悲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生活中的离别之痛,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于生命无常的感慨。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一种普遍的人性情感,即对逝去美好的时光和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无奈与悲伤。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张先郎中

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

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筒还肯寄新诗。

胡床月下知谁对,蛮榼花前想自随。

投老主恩聊欲报,每瞻高躅恨归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张剑州并示女弟

剑阁天梯万里寒,春风此日白衣冠。

乌辞反哺颠毛黑,鸟引思归口血丹。

行路想君今眚瘦,相逢添我老悲酸。

浮云渺渺吹西去,每到原头勒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张谔招张安国金陵法曹

我老愿为臧丈人,君今少壮岂长贫。

好须自致青冥上,可且相从寂寞滨。

深谷黄鹂娇引子,曲埼翠碧巧藏身。

寻幽触静还成兴,何必区区九陌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张襄州

襄阳州望古来雄,耆旧相传有素风。

四叶表闾唐尹氏,一门逃世汉庞公。

故家遗俗应多在,美景良辰定不空。

遥忆习池寒夜月,几人谈笑伴诗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