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勿效步兵哭,应比士龙笑。

有时笑亦哭,不在音与貌。

钟鼓可以哀,长歌可以吊。

寸心无营求,流泉净泥淖。

味淡声亦希,渊然涵众妙。

笑哭两不关,天半发清啸。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笑与哭的复杂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意义。诗人巧妙地将笑与哭置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指出在某些时刻,笑与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可能同时存在于内心深处。这种对情感深度的挖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勿效步兵哭,应比士龙笑。” 开篇即以历史人物步兵和士龙为例,暗示笑与哭各有其时,不应盲目模仿。步兵的哭,或许过于悲痛而显得不合时宜;士龙的笑,则可能过于轻浮而不合情境。诗人在此提出一种平衡的态度,倡导在适当的时候表达情感,无论是笑还是哭。

“有时笑亦哭,不在音与貌。” 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笑与哭的内在联系,指出在某些情况下,笑与哭可能同时存在于内心,但并不体现在外在的表情或声音上。这反映了情感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以及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内心的复杂反应。

“钟鼓可以哀,长歌可以吊。” 诗人接着引用传统仪式中的元素,如钟鼓和长歌,来说明在哀悼或纪念之时,音乐和仪式可以表达深沉的情感。这不仅是一种对外在世界的回应,也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

“寸心无营求,流泉净泥淖。”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状态的向往。在没有外在欲望和追求的时刻,心灵如同清澈的泉水,能够洗净世间的污浊,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味淡声亦希,渊然涵众妙。” 最后两句总结了诗人的哲学思考。在品味淡薄、声音稀少的状态下,内心能容纳万物之妙,展现出一种超越表象、深入本质的智慧。这种境界,既是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探讨笑与哭、情感的复杂性、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智慧,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思考。它不仅仅是一首抒情之作,更是一次对人性、情感和宇宙真理的探索之旅。

收录诗词(13)

方登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村北

野旷朝霭清,峰高日半规。

远风吹水气,澹林结幽姿。

策蹇访故人,村北路逶迤。

碧阴漾千亩,凉露沁心脾。

刈麦走田父,妇子相追随。

老翁欣得食,回头顾其儿。

大儿束麦把,小儿抱豆枝。

歌笑偕邻叟,饮濯清湍湄。

留连缓去路,寓目心情怡。

田间有真乐,朝市知者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出西郊道过摩诃庵经前明宦寺葬地

易代一抔土,累累葬宦官。

馀威剩碑碣,流毒在衣冠。

树接宫云密,钟敲佛火残。

东京乔固冢,鬼哭北邙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望南信不到

不见儿书至,应知下笔难。

有心慰衰老,无计说平安。

关塞寒云早,门庭落叶残。

倘逢南雁过,便当室家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霜迟乐

七月不落霜,卜魁城边糜子黄。

八月霜不落,千夫下田总欢乐。

官田刈谷载满车,官兵急公先完租。

毳帐牛车十日路,驱向城中易茶布。

和茶煮谷布裁衣,卒岁不忧寒与饥。

人人尽乐霜迟好,荞麦沙田收更早。

但愿年年不出兵,官兵皆作农夫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