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松涧

少陵元是谁家数,衣钵当初自审言。

松涧于何寻的派,涪翁之后又仍孙。

几篇忧国诗奚寄,一念爱君天所根。

不比骚人弄光景,读君遗稿死犹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杜甫属于哪个诗派?他的诗歌风格最初源于谁?
在何处能追寻到他与松涧诗派的关系?他是涪翁后裔的延续。
他的几首忧国诗寄托了怎样的情感?他对君主的忠诚源自上天的赋予。
他不像其他文人墨客只是玩弄文字,阅读他的遗作,他的精神仿佛永存。

注释

少陵元:指杜甫,因其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有‘杜工部’之称,‘少陵’是他的别号。
衣钵:这里指继承的文学传统和风格。
审言:指杜审言,杜甫的祖父,唐代著名诗人。
松涧:可能指诗派或诗人的风格特点,如山水诗派。
涪翁:指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是宋代著名的江西诗派诗人。
仍孙:指后代子孙继续传承。
忧国诗:表达对国家命运关心的诗歌。
一念:此处指坚定的信念。
爱君:对君主的热爱和忠诚。
骚人:古代文人,尤其是指屈原这样的忧国忧民的诗人。
遗稿: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
死犹存:即使诗人去世,他的精神和作品仍然存在。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名为《挽黄松涧》。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追忆古人的故事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先贤的缅怀。

"少陵元是谁家数,衣钵当初自审言。" 这两句开篇提及“少陵”,即古代诗人杜甫的别称,通过反问表明对杜甫诗风的继承和个人鉴赏的深刻理解。

"松涧于何寻的派,涪翁之后又仍孙。" 这两句则是探讨诗人黄松涧的文学流派与影响,试图从历史上寻找其诗歌精神的传承。

"几篇忧国诗奚寄,一念爱君天所根。" 此处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君主的忠诚之心,这些都是通过诗歌来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不比骚人弄光景,读君遗稿死犹存。" 最后两句则是将自己与古代骚人(楚辞作者)的风格区别开来,同时表达了即便是在生命结束之后,也仍然愿意沉浸于前人的诗篇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文学的追忆和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善庆堂黎朝奉

闻孙姓字魁天下,知是堂中积善深。

天岂有私惟福善,公于责报本无心。

方来诸少庭森玉,管取明科榜又金。

他日貂蝉食家庙,一门青紫列如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挽遂初陈尚书

到得咸淳国步艰,几回抗疏动天颜。

丈夫那肯死牖下,馀子从教活草间。

有分珠厓终着去,无心白发望生还。

故人目断暮云处,雾雨濛濛山外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挽溪园周知郡(其一)

英英玉立已班行,地位如何不庙堂。

久合飞腾上华要,祇缘抱负太刚方。

阶庭竞秀誇诸少,衣钵先传属长郎。

最是一家古三代,棣华今尚有馀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溪园周知郡(其二)

记得年时试别头,得君引我上瀛洲。

当场独步眇馀子,好手先拈第一筹。

锦水曾寻香戟梦,洪崖去伴赤松游。

瓣香遥致生刍敬,渺渺螺川涕泗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