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丹阳新守李国博归洪州

蔡水冬不枯,唯愁夜冰结。

归船及暖下,穷腊未飞雪。

淮颍地渐偏,川上云常泄。

几日接春波,南风楚江彻。

拜亲怀郡章,予慕嗟才劣。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翻译

蔡水冬季也不干涸,只忧虑夜晚水面结冰。
回家的船等到温暖时才会启程,直到年终腊月仍未见雪花飘落。
淮河和颍水所处之地逐渐偏远,河边的云雾常常散开。
再过几天就能迎接春天的江波,南风吹拂,楚江水清澈透亮。
拜访亲戚怀揣着郡守的信函,我感叹自己才情不足。

注释

蔡水:指地名,可能指蔡河。
唯愁:只是担忧。
夜冰结:夜晚水面结冰。
归船:回家的船只。
穷腊:年终腊月。
未飞雪:还未下雪。
淮颍:淮河和颍河。
川上:河边。
常泄:常常散开。
接春波:迎接春天的江面。
南风:南方的风。
楚江彻:楚江水清澈。
拜亲:拜访亲戚。
郡章:郡守的信函。
才劣:才情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丹阳新守李国博归洪州》,表达了对友人李国博冬季归乡的关切与对春天的期待。首句“蔡水冬不枯”描绘了蔡水即使在寒冬也保持流淌,显示出其生命力;“唯愁夜冰结”则流露出诗人对夜间水面结冰的担忧,暗含旅途安全之意。

接下来,“归船及暖下,穷腊未飞雪”写友人选择在气候稍暖时启程,暗示冬季严寒即将过去,而“穷腊未飞雪”则进一步强调这个季节特征。诗人通过“淮颍地渐偏,川上云常泄”描述了友人所经之地的地理风貌,淮河和颍水之间的地区较为偏远,天空云层时常散开,透露出自然景色的变化。

最后两句“几日接春波,南风楚江彻”预示着友人将很快迎来春天的江面,南风吹拂,江水清澈,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结尾处“拜亲怀郡章,予慕嗟才劣”则是诗人表达对友人回乡探亲的祝福,以及对自己才能不如友人的自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描绘沿途景物和季节变化,寄寓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春天的向往,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送允从上人还庐山

山高云在下,诸壑藏半空。

千重万重翠,正望落日中。

不知野僧归,石径寒易通。

松间无人扫,陨叶如断鬉。

独行逢暮寒,衣裂溪上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送公仪龙图知杭州

在昔汉中微,我祖入吴门。

公今领名都,千骑拥高轩。

与古异出处,素节古本原。

江观白马潮,水花长鲸奔。

山飘月桂子,天香一国繁。

壮奇已若此,纤侈尚亦存。

旧闻其风俗,色易而柔温。

太守朝驾车,闾巷焚兰荪。

太守暮还府,灯烛照旗幡。

清歌延冠盖,广湖浮酒樽。

成都与馀杭,天下莫比论。

彼为公故乡,此为公偃藩。

吏民宜寡事,恺悌有谣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送天台李令庭芝

吾闻天台久,未见天台状。

去海知几里,去天知几丈。

峰岭隐与出,岩壑背与向。

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

幽深无穷窥,杳渺无穷望。

至险可悸慄,至怪可骇丧。

石桥弯长弓,跨绝弦未放。

当时白道猷,平步入青嶂。

去为六百石,亦见志所尚。

子欲广异闻,可以一寻访。

形式: 古风

送尹瞻驾部监灵仙观

天地如转磨,屑屑今古人。

一落大化手,团品惟其新。

不幸积不用,衮衮同埃尘。

日月行何穷,过尽千万春。

人生占几许,百岁犹比晨。

君求灊山潜,舍去两朱轮。

愿效陶渊明,剪纱为破巾。

山前溪多鳞,山下酒甚醇。

看云举大杓,杓造舒州民。

李白尝爱之,死生曾与均。

此志我亦有,更将猿鸟亲。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