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城驿

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

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

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汴河周边没有美丽的景色,秋天的日子显得凄凉冷清。
土地贫瘠桑麻长得不好,村庄贫穷房屋低矮。
早稻中杂草丛生,浑浊的水中掺着泥巴。
最荒凉的地方,是往西去的茅城驿站。

注释

汴河:北宋时期的河流,位于今河南省境内。
无景思: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色。
地薄:土地贫瘠,不肥沃。
桑麻瘦:桑树和麻长得不好,形容农业欠收。
村贫屋舍低:村庄贫穷,房屋简陋低矮。
早苗:早稻,春季种植的水稻。
间草:杂草丛生,与作物争夺养分。
浊水半和泥:水质浑浊,含有大量泥沙。
萧条:荒凉,冷清。
茅城驿:古代的驿站,由茅草搭建的城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诗人通过对汴河两岸景象的描述,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寂寞与悲凉。开篇“汴河无景思”,即点出了诗人对汴河的眷恋之情,但汴河如今却是“秋日又凄凄”,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凋敝的情感。

接着,“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细腻描绘了土地贫瘠、桑树稀疏以及村庄的破败,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萧瑟与荒凉。这里的“薄”、“瘦”和“低”,形容了土地和建筑的状况,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孤独。

“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则进一步描绘了农事的困难与自然环境的混沌。早期种植的谷物被杂草所掩埋,河水又是浑浊不清,这些景象都反映出一种生长的艰辛。

最后,“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中“萧条”一词更强化了这种荒凉与凄冷的情绪。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茅城驿这个地方的特别关注,这个方向似乎有着特殊的意义,或许是诗人的心之所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股淡淡的悲凉气息,同时也反映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与不舍。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诗解

新篇日日成,不是爱声名。

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但令长守郡,不觉却归城。

祗拟江湖上,吟哦过一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雨中招张司业宿

过夏衣香润,迎秋簟色鲜。

斜支花石枕,卧咏蕊珠篇。

泥泞非游日,阴沈好睡天。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雨后秋凉

夜来秋雨后,秋气飒然新。

团扇先辞手,生衣不著身。

更添砧引思,难与簟相亲。

此境谁偏觉,贫闲老瘦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