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晚望

心如野鹿迹如萍,谩向人间性一灵。

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翻译

内心像野鹿般自由无拘,生活如浮萍般随风漂泊。
徒然在人世间寻找那一点灵性。

注释

心如野鹿:形容心灵不受拘束,像野鹿一样自由。
迹如萍:比喻生活漂泊不定,像浮萍随水漂流。
谩向:徒然,空自。
人间性一灵:指在人群中寻找的那一份独特灵性。
往事:过去的经历。
不知多少梦:无数的梦境或回忆。
夜来:夜晚时分。
和酒一时醒:借酒消愁,突然间清醒过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意境。“心如野鹿迹如萍”中的“野鹿”常用来比喻孤独高洁的人物,“萍”则是水草,比喻人的行为或足迹轻盈无碍,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在行为的自如。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独立自在的情怀。

“谩向人间性一灵”中,“谩”字有说不清或模糊之意,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人世间复杂情感的淡漠态度,而“性一灵”则表明诗人保持着自己的本真与纯净。

接下来的两句“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则描绘了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回望与反思。诗人通过“往事不知多少梦”的抒情,表达了对过去的迷惘与不确定感,同时也蕴含着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而“夜来和酒一时醒”则是诗人在某个夜晚,因为饮酒而清醒过来,对往昔的回忆突然变得异常清晰。这两句通过梦境与酒精的作用,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记忆与反思,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多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与反思。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

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长桥可避南山远,却恐难防是最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始皇陵

荒堆无草树无枝,懒向行人问昔时。

六国英雄漫多事,到头徐福是男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姑苏台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孟浩然墓

数步荒榛接旧蹊,寒江漠漠草凄凄。

鹿门黄土无多少,恰到书生冢便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