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东溪李十五山亭

上山下山入山谷,溪中落日留我宿。

松石依依当主人,主人不在意亦足。

名花出地两重阶,绝顶平天一小斋。

本意由来是山水,何用相逢语旧怀。

形式: 古风

翻译

爬上了山又下了山,走入幽深的山谷里,溪流边的夕阳挽留我在那里过夜。
松树和石头仿佛成了亲切的主人,即便真正的主人不在,我也感到心满意足。
名贵的花从地面延伸到台阶之上,山顶的平地有座小书斋直通天际。
我本就为了欣赏山水之美而来,何须相遇还需谈论往日情怀。

注释

上山下山:指爬山的动作,上上下下。
入山谷:进入山谷地带。
溪中落日:太阳在溪流上方即将落下。
留我宿:使我停留住宿。
松石:松树与石头,代指自然景物。
依依:形容景物显得亲切、恋恋不舍的样子。
当主人:如同充当了主人的角色。
不在意亦足:即使主人不在,也感到很满足。
名花:有名的或珍贵的花卉。
出地:从地面生长出来。
两重阶:指台阶有两层,形容层次分明。
绝顶:极高的地方,这里指山顶。
平天:与天齐平,形容极高。
本意:初衷,本来的想法。
由来:从来,一直以来。
是山水:就是为了欣赏自然山水。
何用:何必,为什么需要。
相逢语旧怀:相遇时谈论过去的回忆和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上山下山,最后在山谷中找到一处宁静之地过夜的情景。溪水边落日的景色,让诗人决定留宿。这里的“松石依依当主人”,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成为诗人临时栖息地的意境,而“主人不在意亦足”则透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融入自然的喜悦。

接下来的“名花出地两重阶,绝顶平天一小斋”,通过鲜明的画面展示了山中亭院的美丽景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建造了一处小小的静室,以此作为与世隔绝、沉浸于自然之中的隐居之所。

最后两句“本意由来是山水,何用相逢语旧怀”,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之美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过往记忆的抒情。诗人认为,与其在尘世间寻找旧日的足迹,不如直接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0)

王季友(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公元714年3月11日,卒于794年12月18日,名徽,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幼年家道破落,遂与其兄一同迁至丰城云岭定居,并用功读书。在22岁时便考中状元,并任御史治书。但因厌倦时政,无意与李林甫之辈为伍,不久后返回到丰城,在株山脚下的龙泽智度寺设帐授徒,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隐居期间,著有《龙泽遗稿》、《四书要注》、《六经通义》等作。名气亦响喝当时,杜甫、钱起、郎士元等人都与其有唱和之作

  • 字:季友
  • 号:云峰居士
  • 籍贯:洪州南昌

相关古诗词

寄韦子春

出山秋云曙,山木已再春。

食我山中药,不忆山中人。

山中谁余密,白发日相亲。

雀鼠画夜无,知我厨廪贫。

依依北舍松,不厌吾南邻。

有情尽弃捐,土石为同身。

夫子质千寻,天泽枝叶新。

余以不材寿,非智免斧斤。

形式: 古风

滑中赠崔高士瑾

夫子保药命,外身得无咎。

日月不能老,化肠为筋否。

十年前见君,甲子过我寿。

于何今相逢,华发在我后。

近而知其远,少见今白首。

遥信蓬莱宫,不死世世有。

玄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

问家惟指云,爱气常言酒。

摄生固如此,履道当不朽。

未能太玄同,愿亦天地久。

实腹以芝朮,贱形乃刍狗。

自勉将勉余,良药在苦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酬李十六岐

鍊丹文武火未成,卖药贩履俱逃名。

出谷迷行洛阳道,乘流醉卧滑台城。

城下故人久离怨,一欢适我两家愿。

朝饮杖悬沽酒钱,暮餐囊有松花饭。

于何车马日憧憧,李膺门馆争登龙。

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钟。

下笔新诗行满壁,立谈古人坐在席。

问我草堂有卧云,知我山储无儋石。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

亦知世上公卿贵,且养丘中草木年。

形式: 古风

青出蓝

芳蓝滋匹帛,人力半天经。

浸润加新气,光辉胜本青。

还同冰出水,不共草为萤。

翻覆依襟上,偏知造化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