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殿清阴山木春,池边跂石一观身。
谁能来此焚香坐,共作垆峰二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古殿春日景象。"古殿清阴山木春"一句,设定了整体的意境,古旧的殿宇被初春的阳光和清新之气所环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池边跂石一观身",诗人站在池塘旁边的石头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身体,或许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省和自我认知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谁能来此焚香坐"透露出诗人对共鸣者、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希望能够找到一起静坐焚香、享受这份宁静的人。最后一句"共作垆峰二十人"则表达了这样的愿景:在这座山中,与二十位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这里面的“垆峰”或许是某个具体的地名,或是一个虚构的地方,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精神寄托以及朋友情谊的深切向往。
不详
本姓汤氏。云门寺律僧,驻锡衡岳寺。著有《律宗引源》廿一卷。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享誉当时诗坛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日日爱山归已迟,闲闲空度少年时。
余身定寄林中老,心与长松片石期。
古墓石棱棱,寒云晚景凝。
空悲虎溪月,不见雁门僧。
童子出家无第行,随师乞食遣称名。
长沙岂敢论年几,绛老惟知甲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