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松泉雅适卷

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

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

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

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

葱郁似含春,清凉可消夏。

閟岩夐深靓,悬磴绝潇洒。

兰楣支杏梁,缥缈连云架。

药臼倚松根,茶寮当竹下。

石几净无尘,丹书研露写。

苔印芒履滑,枝碍罗巾絓。

观世得沈冥,寄怀任骚雅。

名利两蜗牛,乾坤一指马。

言从静者居,请息俗士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脱俗的松泉雅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景与内心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首先,诗中“泠泠百丈泉,迸流穿石罅”两句,以泉水的清澈和奔腾,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间溪流图景,泉水从百丈之高跌落,穿过岩石的缝隙,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接着,“上有千仞松,盘拿互相亚”描绘了高耸入云的松树,它们盘曲交错,相互依偎,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赋予了画面以力量与坚韧之美。

“寒飙六月起,惊涛莽崩泻”则通过六月的冷风和汹涌的波涛,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神秘的氛围,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变化。

“龙鳞珠雾喷,麈尾箭波射”运用比喻手法,将松树的鳞片比作龙鳞,雾气比作珍珠,风中的松针比作麈尾,波浪比作箭矢,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在风中摇曳的姿态,以及水波的动态美。

“葱郁似含春,清凉可消夏”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松泉之地的生机与凉爽,仿佛是夏日里的一片绿洲,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閟岩夐深靓,悬磴绝潇洒”描绘了深邃幽静的山谷,以及险峻的山路,给人一种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感觉。

“兰楣支杏梁,缥缈连云架”通过兰花和杏木梁的描绘,展现了建筑的精致与高雅,仿佛与云霄相连,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药臼倚松根,茶寮当竹下”则点明了此处不仅风景宜人,还蕴含着生活的智慧与情趣,药臼与茶寮的存在,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石几净无尘,丹书研露写”描绘了石桌上的清洁与文人的雅兴,丹书(红色的字)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鲜明,体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的追求与欣赏。

“苔印芒履滑,枝碍罗巾絓”通过苔藓与树枝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细微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行旅者的足迹与情感。

最后,“观世得沈冥,寄怀任骚雅”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的淡泊态度,以及对高雅情操的追求,希望在自然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名利两蜗牛,乾坤一指马”则是对世俗名利的讽刺,形象地比喻为蜗牛缓慢地追逐名利,而天地之间,真正的自由与快乐却如同马蹄轻盈,一瞬即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别韩孟郁

夙昔奉君子,妙言契金兰。

摘文奋逸藻,绝景蹑高坛。

大雅久沈冥,沦代在其间。

竦身赴瑶池,接翮汎清澜。

云胡中道乖,临风戢飞翰。

羽毛正催颓,文采失斓斑。

流波逝东海,卷蓬没西山。

轸念属睽违,何由展话言。

京洛盛遨游,鲜服簪华冠。

敝裘履霜雪,谁怜范叔寒。

岂无绿绮琴,知音久不弹。

因风扬妙曲,泠泠中肺肝。

所贵心不渝,母令积思攒。

形式: 古风

端午舟中述怀

凌冬辞乡邑,盛夏滞京师。

戒途理舟楫,行行赴郊圻。

水宿淹宵晨,我思如渴饥。

江流汩滔天,逆浪愆还期。

况及陶嘉节,怅焉念旧畿。

游子自有怀,明发心不怡。

哀哀我二人,何由见容仪。

揆辰双讳届,旬日乃于兹。

沿流撷芳芷,欲荐不能持。

弥恨亘终天,悠悠当告谁。

怀禄既不逮,浮名空尔为。

誓将理素业,馌饷耕东菑。

形式: 古风

课圃

搆室邻榛莽,为园亦于兹。

讵云久不窥,荒蔓良易滋。

禽鱼习主懒,花睡亦无时。

念我当远行,灌锄应属谁。

疏畦刚拣砾,删冗暂披枝。

先乃去其甚,馀亦以次为。

室庐众共处,偏我独园私。

宁为圃场植,草木养閒姿。

人情狎故昵,厌每生于离。

顾我为园心,去住罔间之。

刺刺语园子,童亦笑予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元旦即事

闻鸡未觉晓,辨色始知旦。

谯楼鼓一声,惊起晨鸦散。

墙隈爆竹响,屋角岁灯烁。

门前已戒御,中厨方进盥。

罗衣御旧尘,榆火试新爨。

望门投空刺,东里复西闬。

蹲蹲衢巷窄,楚楚冠裳焕。

儿童庆岁添,老大祝违算。

日月双跳丸,暗把流光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