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纤鳞藏介石,物化自何年。
无复西江水,长依东海田。
苔纹堪代藻,云叶即成莲。
琥珀藏蚊影,佳名共此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变迁、物种演化的深刻感悟。
"纤鳞藏介石,物化自何年。"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时间的悠久和生命形式的转换,"纤鳞"指鱼类生物的细小鳞片,而"介石"则是古人对化石的称呼,这里暗示着一场长达数年的自然变化,将活生生的鱼变成了石头。诗中的"物化自何年",不仅是在问这个过程发生了多少年,更是在探讨生命与时间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形态转换的奥秘。
"无复西江水,长依东海田。" 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对比,强调了环境的变迁和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诗中的"西江水"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河流,而与之相对的是"东海田",这里的"无复"意味着不再存在,这也许是在说鱼类不再依赖于西江水而是长久地依附于东海的平原。这个转换反映了生物为了生存所作出的适应性改变。
"苔纹堪代藻,云叶即成莲。" 这两句则以植物的形态变化来比喻生命的演化。"苔纹"指的是苔藓的细小线条,而"堪代藻"则是说这些细小的植物可以长在坚硬的石头上,显示了生命力强大的特性。而下一句"云叶即成莲",则是在形容某种水生植物(可能是荷花)其叶片轻盈如同云朵,直接成长为莲藕,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象征着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
"琥珀藏蚊影,佳名共此传。"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个自然界中生命演化的一个总结和赞誉。"琥珀"是一种树脂化石,而"藏蚊影"则是在说这种古老的生物遗迹中还能看到被封存的蚊子形态,表明了时间留下的印记。而最后的"佳名共此传",则是在赞美这首诗所描绘的生命演化过程,是一段值得传颂的佳话。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形态转换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时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科学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宴场禅集盛,霜幅绘毫工。
竺社同开叶,嵇姿宛送鸿。
法身宁滞相,世眼愿瞻风。
厨钥方传宝,非专岩壑中。
大庭联袂掞英华,龙凤池名在一家。
雁塔墨痕鸰继序,桂林春色棣交花。
袍薰茂草萋萋远,樯竖归风栉栉斜。
灵越弦歌皆胜践,递赓清思赋馀霞。
相从同是日边人,两见江南碧草生。
冯铗车鱼初倦客,梁山风雨苦思亲。
虹桥刻柱前盟苦,兽锦裁囊丽曲新。
袍雪纷纷君莫顾,汉皇终自识平津。
瞿昙少病否,司寇正归欤。
不凿墙坯遁,犹烦里旅居。
饭舂霜棱粟,羹糁雪畦蔬。
愿受为氓籍,閒披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