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书怀

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

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

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

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

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

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

不种一株桑,不锄一垄谷。

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

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开篇“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两句,设置了一个宁静的环境,只有少数来访的朋友和门前的松竹陪伴,这是一种简朴而淡泊的情趣。

“秋景下西墙,凉风入东屋。”则是对季节变化的描写,秋天的景色在西边的墙下显现,而清凉的风吹进东边的房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新。

接下来,“有琴慵不弄,有书闲不读。”表明诗人虽然有乐器和书籍,但却没有兴致去弹奏或阅读,这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不为世俗所动。

“尽日方寸中,澹然无所欲。”则是对这种心境的进一步刻画,诗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小片空间内,没有任何其他的愿望,体现了一种禅意和超脱。

至于“何须广居处,不用多积蓄。丈室可容身,斗储可充腹。”则是对物质生活的简约态度的表达,诗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空间住宿和食物填饱,就不需要过多的财富和物资。

“况无治道术,坐受官家禄。”说明诗人没有从事任何特定的职业或技能,但仍然能够通过官职领取俸禄,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看似悠闲,但也反映出一种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批判态度。

“不种一株桑, 不锄一垄谷。”则是进一步强调这种超脱物质劳作的心境,诗人既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参与任何土地经营。

最后,“终朝饱饭餐,卒岁丰衣服。持此知愧心,自然易为足。”表达了诗人的满足和自我批评,他虽然生活简约,但仍然能够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这让他感到内心的愧疚,同时也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满足感。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物欲的哲学思考,是白居易在探讨如何实现个人精神自由与社会责任平衡的一次尝试。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秋凉闲卧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露荷散清香,风竹含疏韵。

幽闲竟日卧,衰病无人问。

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

形式: 古风

秋晚

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莫,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杖藜舍舆马,十里与僧期。

昔尝忧六十,四体不支持。

今来已及此,犹未苦衰羸。

心兴遇境发,身力因行知。

寻云到起处,爱泉听滴时。

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

山头与涧底,闻健且相随。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