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治

汉朝人与道翱翔,是处遗踪属静方。

烟外桃花非俗种,风前柏实有馀香。

杖穿翠霭通深窅,舟驾洪波入渺茫。

千八百年三十代,云台空碧佩琳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汉代人与仙道共游,四处遗迹都指向宁静之地。
桃花盛开在烟霞之外,非寻常品种,柏树结出的果实散发出浓郁香气。
手杖穿过翠绿的雾霭,深入幽深之处,小船驾驭大浪,驶向无边的远方。
历经千年八百多年,三十个朝代更迭,云台之上空荡荡,只有琳琅满目的玉石佩饰留存。

注释

翱翔:飞翔,这里指仙道般的超脱自由。
遗踪:遗留的痕迹,可能指古代仙人的踪迹。
静方:安静的地方,常指仙境或隐居之所。
烟外:烟霞之外,形容远离尘世的景象。
柏实:柏树的果实,象征长寿和高洁。
翠霭:青翠的雾气,形容环境幽深。
渺茫:广阔无垠,形容水面辽阔。
云台:古代宫殿中的高台,此处可能象征朝廷或历史舞台。
佩琳琅:琳琅满目的玉佩,象征贵重和繁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汉朝人与道翱翔”即设定了一个古人修仙的宏大背景,而“是处遗踪属静方”则点明了这种修行发生在一片宁静之地。

接着,“烟外桃花非俗种,风前柏实有馀香”描写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桃花和柏树都成为了仙境中特有的植物,它们不再是普通的花草,而是带着仙气的存在。

“杖穿翠霭通深窅,舟驾洪波入渺茫”则描绘了诗人使用拐杖和乘船在仙界中旅行的情景。这里的“深窅”和“渺茫”都暗示了一种深远且神秘的空间。

最后,“千八百年三十代,云台空碧佩琳琅”则是诗人对时间的感悟和对仙界之美的赞叹。这里的“云台”可能指的是仙界中的宫阙,而“空碧佩琳琅”则形容了一种清幽而又透着神秘光泽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之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210)

张继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道正,“翛然子”。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天师、、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 字:嘉闻
  • 号:翛然子
  • 籍贯:林灵素真
  • 生卒年:1092-1127

相关古诗词

元规道人览予心说作颂见寄次韵奉答

新文博不繁,披诵已清魂。

意在诸缘外,心为万法源。

犹龙谁可测,牧马自微言。

三复难穷处,重来得细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公慕治

一坛幽占万松阴,意为寻真特地深。

翳翳野云披绿岸,时时疏雨洒青林。

真图未落前朝手,短褐堪求古圣心。

鹤辇近过游息处,桃花流水尚堪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王局治

座隅依约有馀香,威表如存动悚惶。

荀石并抽擎夭阏,金泉一带自汪洋。

因谈妙有开迷径,真指无何入故乡。

季世孰能稽万一,日随诸境愈忙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邓程二子传法于予清坛事毕赋诗以遗之

不闭三天道,难回二子诚。

露章招有感,裂帛喜为盟。

神剑一日试,法灯千古明。

内观当自悟,至理本无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