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四首(其十)

时迁物换,革故鼎新。土膏未动,商量打春。

太公有意垂钓,夫子无心获麟。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翻译

时光变迁,万物更新。
春天尚未到来,人们开始准备立春的习俗。

注释

时迁:时间流逝。
物换:事物更替。
革故鼎新:改革旧制,创立新事物。
土膏:地下的湿气,象征春天的到来。
未动:还未开始。
商量:商议,准备。
打春:立春,春季的开始。
太公:姜太公,古代贤者。
有意:有意图,有计划。
垂钓:比喻等待时机。
夫子:古代对老师的尊称,此处指孔子。
无心:无意,没有预谋。
获麟:古人认为麒麟出现是祥瑞,孔子在鲁国得麒麟,象征他的思想受到尊崇。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对时节更替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时迁物换,革故鼎新"直接描述了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更新,暗示着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土膏未动,商量打春"则描绘了春天来临前土壤中蕴含生机的场景,人们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接下来的两句"太公有意垂钓,夫子无心获麟"引用了典故,太公姜尚象征着耐心等待时机,有远见卓识;而孔子无意间捕获麒麟,寓意着吉祥之事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这两句寓言式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也展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融入了历史典故和人生哲理,展现出宋代禅宗僧人释智愚独特的诗歌风格,既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有对智慧和机缘的深沉体悟。

收录诗词(545)

释智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 号:虚堂
  • 籍贯:四明象山(今属浙江)
  • 生卒年:1185年—1269年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十四首(其九)

旧去新来懒送迎,岩间冢下见枯形。

忍成残腊半宵梦,坐对寒檠两岁灯。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四首(其八)

镜容鹰爪,面目可憎。掉发南岳,下山教化。

从臾梼林,对御讲经。不守疆界,干犯清平。

灭得中峰正法眼,破沙盆子话方行。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四首(其七)

朕闻上古,其风朴略。王言如丝,谁敢不听。

忽有人问鄮山,只向他道,风门海口,当风抵浪,也须是个人始得。

形式: 偈颂

偈颂二十四首(其六)

一人要贫贫不得,一人要富富不得。

要知贫富不相当,且请各归本位立。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