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杂感八首(其二)》由清代诗人缪赞熙所作,通过描绘浮云变幻莫测之景,以及对人物才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首句“仰视浮云幻有无”,以浮云的变幻无常象征人生的不确定性,引发读者对命运流转的感慨。次句“映来面目等模糊”,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模糊性,暗示在变幻的世界中,个体的真实面貌难以清晰辨认。
接着,“妇能鼓瑟家非赵,客善吹箫市远吴”两句,运用典故,将女性的音乐才华与地域联系起来,暗含对女性才能被忽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同时也通过“非赵”、“远吴”的对比,展现了不同地域间才艺的差异与交流的渴望。
“座上不辞仪狄酒,江干愿钓季鹰鲈”则借用了古代文人雅士的饮酒垂钓之事,表达了诗人虽身处世俗,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其中“不辞仪狄酒”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愿钓季鹰鲈”则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食贫居贱皆前定,奚必汹汹击唾壶”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态度。他认为贫贱与富贵都是命中注定,不必因外界的不公或不顺而愤慨不已,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经历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