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寿翁丹山

正丹翁初度。对花满江城,晓莺欲语。崆峒在何处。

渐雨过农郊,劝耕问路。州人争觑。

问坡老、重来是否。

把看灯、传说风流,八境尽图新句。如许。

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太平易作。

听父老,歌襦裤。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

重见一粰三黍。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

形式: 词牌: 瑞鹤仙

鉴赏

这首诗名为《瑞鹤仙·寿翁丹山》,出自南宋末年至元初年的文学家刘辰翁之手。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正丹翁初度,对花满江城,晓莺欲语。崆峒在何处。"

这几句诗描写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到来,翠绿的柳絮随风舞动,整个江城被鲜花装点得如同仙境。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心中涌现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想知道那遥远的崆峒山在何处。

"渐雨过农郊,劝耕问路。州人争觑。"

随着细雨拂过田野,诗人询问行路之人关于耕种的情况,同时也描绘了乡间百姓纷纷前来观看的热闹场景。

"问坡老、重来是否。把看灯、传说风流,八境尽图新句。"

诗中提到的“坡老”可能是指当时有名的人物或诗人本人的自称。在这里,诗人通过询问和表达对友人重逢的期待,将看灯会的盛况和传颂美谈与八境(即周围景致)的新颖句式相结合。

"如许。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太平易作。听父老,歌襦裤。"

这段诗文中流露出对友人深厚的敬意和赞赏之情。通过“老子文章”、“挥毫立马”等字眼,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文学才华的赞美。而"脱靴嫌污"则寓意简洁高雅的文风,不染尘埃。

"愿使君小住,五风十雨。重见一粰三黍。"

这里,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切。他希望友人能在此稍作停留,享受那五种清风和十种细雨,即便是再次相聚时,也能有像稻谷一样丰硕的收获。

"又天边、飞诏殷勤,说相将去。"

诗歌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就像是远方传来的一纸诏书,充满着对即将离别的深切关怀和不愿分别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虞美人(其四)

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一痕明月老春宵。

正似酥胸潮脸、不曾销。当年掌上开元宝。

半是杨妃爪。若教此掐到痴人。

任是高墙无路、蝶翻身。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十八)中秋对月

秋阴团扇如人老。渐近中秋好。新凉还忆小楼边。

自在一窗明月、傍人眠。多情谁到星河晓。

只道圆时少。他年几处与君看。

长是成愁成恨、不成欢。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五)咏海棠

无花敢与姚黄比。对对鸳鸯起。识他金带万钉垂。

谁向麒麟楦里、卸猴绯。潜溪以上难为说。

自是君恩别。后来西子避无盐。

又道君王捉鼻、又何嫌。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

天香国色辞脂粉。肯爱红衫嫩。翛然自取玉为衣。

似是银河水皱、织成机。寒欺薄薄春无力。

月浸霓裳湿。一窠香雪世间稀。

可惜不教留到、布衣时。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