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释清远的《偈颂一一二首》中的第三十七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法修行中的深刻哲理。
“会既少,举尤难”,开篇即点明佛法领悟之稀少与实践之艰难,暗示了修行之路的不易。接着,“丛林虽有日凋残”一句,以“丛林”比喻僧团,暗指即使在僧团中,佛法的传承也面临着衰败的危机。这里不仅描绘了现实的困境,也隐含了对佛法生命力的担忧。
“若欲明斯旨,应须离念看”,诗人提出了解决之道——要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就必须超越世俗杂念,保持内心的清净与专注。这不仅是对修行者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寻求真理之人的指引。
“一人如领解,大众尽心安”,最后两句表达了个体的觉悟能够带来群体的和谐与安心。一个修行者如果能深刻理解佛法,并将其实践于生活之中,不仅能够自我解脱,还能为周围的人带来正面的影响,促进整个僧团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法修行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以及个体的觉悟如何能够促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它不仅体现了佛教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重视,也蕴含了普遍的人类智慧,对于追求内心平和与社会和谐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