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归行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在动乱年代中的哀伤和对英雄领袖的渴望。诗中“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表达了国家在危难之际需要英雄出山的迫切心情。“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则强调没有比这位明公更适合拯救国家于水火的人。这里的“社稷”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土地神和谷物神,是国家安危的象征。

接下来的“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描绘了当时官员们尚能勉强度日的情形,而普通百姓则生活困苦。其中“凤翔”是唐代的一个地方名,代表了边远贫瘠之地;“千官”指的是大量的官吏,他们能够确保最基本的食物供应,但已无力保持往日的富裕和奢侈。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则具体描绘了那些低级官员(青袍)和年迈之人(白头)的悲惨境遇,他们只能靠捡拾别人的剩余物品来维持生计,孤独地走在归途上。

诗中“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因年龄而有所不同,对朋友的交往也不必然需要相同的境遇或观点。

最后,“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则写出了诗人的家人在深山之中悲泣,呼唤着诗人的名字,希望他能像传说中的快马一样迅速归来。这里的“须公”是对明公的尊称,“枥上追风骠”则展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员与百姓、英雄与平民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危的关切,以及对英雄领袖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情谊和对家人的思念,是一篇充满深情和忧国忧民精神的佳作。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晓发公安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柴门

孤舟登瀼西,回首望两崖。

东城乾旱天,其气如焚柴。

长影没窈窕,馀光散唅呀。

大江蟠嵌根,归海成一家。

下冲割坤轴,竦壁攒镆铘。

萧飒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峡门自此始,最窄容浮查。

禹功翊造化,疏凿就攲斜。

巨渠决太古,众水为长蛇。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我今远游子,飘转混泥沙。

万物附本性,约身不愿奢。

茅栋盖一床,清池有馀花。

浊醪与脱粟,在眼无咨嗟。

山荒人民少,地僻日夕佳。

贫病固其常,富贵任生涯。

老于干戈际,宅幸蓬荜遮。

石乱上云气,杉清延月华。

赏妍又分外,理惬夫何誇。

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

书此豁平昔,回首犹暮霞。

形式: 古风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

江心蟠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斩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

梓潼使君开一束,满堂宾客皆叹息。

怜我老病赠两茎,出入爪甲铿有声。

老夫复欲东南征,乘涛鼓枻白帝城。

路幽必为鬼神夺,拔剑或与蛟龙争。

重为告曰,杖兮!杖兮!

尔之生也甚正直,慎勿见水踊跃学变化为龙。

使我不得尔之扶持,灭迹于君山湖上之青峰。噫!

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

形式: 古风

桔柏渡

青冥寒江渡,驾竹为长桥。

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

连笮动袅娜,征衣飒飘飖。

急流鸨鹢散,绝岸鼋鼍骄。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

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

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

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形式: 古风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