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十二首(其八)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月光如水无法拂去,客居的忧愁难以言表。
秋夜寒露打湿衣裳,流萤在丛草间飞舞。
日月终将消逝,天地万物一同凋零。
蟪蛄在青松旁悲鸣,怎能不感叹这树的苍老。
修炼金丹岂能误入歧途,愚昧之人难以深入理解。
你并非千年老翁,只遗憾离开人世太早。
饮酒至玉壶,将自我藏于其中视作珍宝。

注释

月色:明亮的月光。
扫:拂去。
客愁:旅人的忧愁。
道:表达。
玉露:秋夜的冷露。
秋衣:秋天的衣物。
流萤:萤火虫。
百草:众多草木。
销毁:消失。
枯槁:枯萎。
蟪蛄:一种蝉。
青松:青翠的松树。
老:老去。
金丹:道教炼制的长生药。
误俗:误入世俗。
精讨:深入探讨。
千岁翁:长寿的人。
去世:死亡。
玉壶:玉制酒壶。
藏身:隐藏自我。
以为宝:视为珍宝。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的《拟古十二首·其八》,属唐代文学作品。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旅途愁绪,月光下的寂寥给人的心灵带来了无法排遣的忧伤。

"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玉露指的是清晨的露珠,像秋天的衣裳一样纯净而凉爽;流萤则是夏夜里飞舞的萤火虫,它们在百草间穿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哲思,连日月都有消亡的一天,整个宇宙似乎也在经历着老化与破败的过程。

"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蟊蛄(一种昆虫)在青松间啼叫,这是自然界中生命延续的声音;而“安见此树老”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消长的无奈与接受。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 这里“金丹”可能指的是道家修炼的仙丹,或是比喻高洁、纯净之物;而“昧者”则指那些迷失方向、不明事理的人。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世俗纷扰和人们愚昧无知的哀叹。

"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这句话中,“尔”是指代词,相当于“你的”或“你这”,而“非千岁翁”则意味着并非长寿之人;诗人表达了对于生命短暂、英年早逝的遗憾和哀愁。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饮酒来慰藉自己,将自己的身体隐藏起来,如同珍贵的宝物一样去珍惜。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和个人生命价值的一种逃避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现了李白对自然界中生命流逝、宇宙变化以及个人的生老病死等哲学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了他个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拟古十二首(其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拟古十二首(其十)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

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

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十一)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綵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拟古十二首(其十二)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

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

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