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其二)

向近千秋节,何言七月期。

遗恩群玉宴,往事荷宫祠。

仙路云龙会,秋风鼓角悲。

万人瞻彩仗,犹认吉行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向着即将来临的千秋佳节,怎能只言是七月的约定。
回忆起群玉宴上的遗爱,往昔在荷宫举行的祭祀。
仙人们在云端聚会,秋风中传来战鼓和号角的哀伤。
万民仰望华丽的仪仗,仍然记得那是吉祥出行的时刻。

注释

向:向着。
千秋节:长久的节日。
何言:怎能说。
七月期:七月的约定。
遗恩:遗留的恩泽。
群玉宴:盛大的宴会。
往事:过去的记忆。
荷宫祠:荷宫的祭祀活动。
仙路:仙境之路。
云龙会:仙人聚会。
秋风:秋天的风。
鼓角:战鼓和号角。
万人:众多的人。
瞻:仰望。
彩仗:华丽的仪仗。
犹认:仍然辨认出。
吉行时:吉祥出行的时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蔡襄为仁宗皇帝所作的挽词之一,表达了对已故皇帝深深的怀念和哀思。首句“向近千秋节”暗示仁宗去世已接近秋季,而原定的七月期却未能如期到来,暗含了对逝者未竟之年的感慨。"遗恩群玉宴"回忆仁宗在世时的盛事,群臣聚会欢宴,体现了他的恩泽;"往事荷宫祠"则提及对仁宗在荷宫举行祭祀活动的追忆。

"仙路云龙会"运用神话意象,将仁宗比作升天的仙人,与龙相会,表达了对他的尊崇和对生死的超然理解。"秋风鼓角悲"描绘出秋风中凄凉的鼓角声,渲染了哀悼的气氛。最后两句"万人瞻彩仗,犹认吉行时"写万人瞩目中的仪仗队,人们仍误以为是仁宗出行,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深怀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恍惚。

整体来看,蔡襄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历史场景和象征意象,展现了对仁宗皇帝的敬仰和对亡者的哀思,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420)

蔡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任福建路转运使时,倡植福州至漳州700里驿道松;在建州时,主持制作武夷茶精品“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所著《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工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

  • 字:君谟
  • 籍贯:兴化军仙游县(今枫亭镇青泽亭)
  • 生卒年: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

相关古诗词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其一)

道德由来太古同,生灵休养至仁中。

五兵不试归神武,万物无私是化工。

玉座忽逢春月尽,金旌遥指洛川穷。

年年翠辇长陪扈,那向西城别梓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其二)

节候近清明,游人已踏青。

插花穿戟户,酤酒向旗亭。

日迥林光润,风回海气腥。

未知何处乐,归路已严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开州园纵民游乐二首(其一)

风日朝来好,园林雨后清。

游鱼知水乐,戏蝶见春晴。

草软迷行迹,花深隐笑声。

观民聊自适,不用管弦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丙申五月游兴化西门上溪

寻溪因过上溪游,雨后溪浑水乱流。

因傍堤松却飞盖,为闻山鸟辍鸣驺。

平田䆉稏青云合,满谷芭蕉碧玉抽。

开济无功须早去,故时瓜陇有通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