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后游青龙寺

病来形貌秽,斋沫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病魔缠身使我容貌憔悴,我来到东林寺沐浴斋戒。
身处宁静环境感觉心灵升华,身体虚弱却更深入修行道路。
高大的芭蕉自行折断,大荷叶先沉入水中。

注释

形貌:形容容貌。
秽:憔悴、不整洁。
斋沫:斋戒沐浴。
东林:东林寺,佛教名胜。
境静:宁静的环境。
神远:精神境界提升。
身羸:身体虚弱。
道深:深入修行。
芭蕉:一种热带植物,叶子宽大。
自折:自然折断。
荷叶:荷花的叶子。
沈:沉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愈之后,前往青龙寺进行散步的情景。"病来形貌秽"表达了因病而显得憔悴的模样,而"斋沫入东林"则是诗人走进寺庙林中的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

"境静闻神远"一句中,“境静”指的是环境的安静,“闻神远”则透露出诗人在寂静中感受到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这里“神”并非宗教意义上的神,而是大自然中的神秘力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自然之力的崇敬与感悟。

"身羸向道深"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身体虽然虚弱,但精神却向着更深远的道理前进。这里“道”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佛教或道家的修炼之路,另一方面也可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道路。

接下来的"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沉"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诗人观察到长得过于茂盛的芭蕉树枝由于自身重量而自然倾倒,同样,大片的荷叶也因为雨水或露珠的积累而下沉,这些都是大自然中事物运动和变化的生动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病后游览的一番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反映出了诗人在病愈后的精神状态,以及他对自然、生命与宇宙深层次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救生寺望春寄畅当

东西南北望,望远悲潜蓄。

红黄绿紫花,花开看不足。

今年与子少相随,他年与子老相逐。

形式: 古风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欹冠枕如意,独寝落花前。

姚馥清时醉,边韶白日眠。

曝裈还当屋,张幕便成天。

谒客唯题凤,偷儿欲觇毡。

失杯犹离席,坠履反登筵。

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

卧龙髯乍磔,栖蝶腹何便。

阮籍供琴韵,陶潜馀秫田。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愿我非工饮,期君行见怜。

尝知渴羌好,亦觉醉胡贤。

炙熟樽方竭,车回辖且全。

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

自鄙新丰过,迟回惜十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野亭三韵送钱员外

野菊开欲稀,寒泉流渐浅。

幽人步林后,叹此年华晚。

倚杖送行云,寻思故山远。

形式: 古风

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

半岭逢仙驾,清晨独采芝。

壶中开白日,雾里捲朱旂。

猿鸟知归路,松萝见会时。

鸡声传洞远,鹤语报家迟。

童子闲驱石,樵夫乐看棋。

依稀醉后拜,恍惚梦中辞。

海上终难接,人间益自疑。

风尘甘独老,山水但相思。

愿得烧丹诀,流沙永待师。

形式: 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