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湿云载秋声,万籁集篁竹。
江湖白发长,独拥孤蓬宿。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秋之夜,潇湘江畔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湿云低垂,秋风瑟瑟,万籁俱寂,竹林深处藏匿着千般声响的画面。江湖之上,白发飘零,一位孤独的旅人,独宿于孤蓬之中,与外界隔绝,心境之孤寂,情感之深沉,跃然纸上。
诗中“湿云载秋声”,将秋日的萧瑟与云的湿润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万籁集篁竹”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竹林成为各种声音汇聚之地,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章,虽无声却充满生命力。“江湖白发长”,一句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丰富的情感,不仅描绘了旅人的外在形象,更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独拥孤蓬宿”,更是点睛之笔,将人物的孤独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寂寞与宁静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静谧的夜晚,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不详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月出天在水,平湖净于席。
安得谪仙人,来听君山笛。
孤帆落日明,青山相映带。
遥遥万里情,更落青山外。
征鸿恋回渚,欲下还惊飞。
苇深缯缴繁,岁晚稻粱微。
鸡声茅屋午,霭霭墟烟白。
市散人亦稀,山空翠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