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镇州萝卜从来大,青州布衫斤两明。
衲子聚头求的旨,却似蚊虻咬铁钉。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宗杲所作的《偈颂一百六十首》中的第六十三首。它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镇州的大萝卜和青州的明秤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禅修者的追求和心境。
"镇州萝卜从来大",诗人以镇州萝卜的硕大来形容修行者的心胸开阔,志向远大,暗示他们追求的智慧和境界超越常人。
"青州布衫斤两明",青州布衫代表世俗生活的简单与明了,斤两分明则象征修行者对于道义和佛法的清晰认知,不被外物所迷惑。
"衲子聚头求的旨",衲子指的是僧侣,他们聚集在一起,追求的是佛教的真谛和内心的解脱,这里的“旨”指佛法的核心要义。
"却似蚊虻咬铁钉",这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修行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同蚊虻虽小,却能坚持不懈地叮咬铁钉,寓意他们面对困难和执着追求的决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通过日常事物揭示出禅修者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不详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百二十日夏,日日无空缺。
露柱逞神通,灯笼呈丑拙。
彻不彻,却来棒头为汝决。
摩竭提国犹在半途,少室峰前全无巴鼻。
谈玄说妙好肉剜疮,举古明今抛沙撒土。
山前一片闲田地,元来记得在。
叉手叮咛问祖翁,只为契券不分明。
几度卖来还自买,难为牙保人,为怜松竹引清风。
二尊宿,一人粗似丘山,一人细如米末。
虽然粗细不同,称来轻重恰好。
径山今日内实告报,汝等诸人切忌钻龟打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