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泊富林谒陈大樽先生墓

富林溪上一盘桓,墓道春阴泣汉官。

未见丰祠传俎豆,空留皎日照衣冠。

当年碧血青磷散,此地银涛白马寒。

回首平陵松柏路,子规啼遍朔风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行至富林溪畔,特意停泊祭拜陈大樽先生之墓的情景。首联“富林溪上一盘桓,墓道春阴泣汉官”以“盘桓”二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与缅怀之情,同时通过“春阴”和“泣汉官”的细节,营造出一种肃穆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颔联“未见丰祠传俎豆,空留皎日照衣冠”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陈大樽先生的追思。这里,“丰祠”象征着祭祀的场所,“俎豆”是古代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具,这两句意在说明尽管未能亲见陈大樽先生的丰功伟绩通过祭祀得以流传,但其精神与光辉却如同明亮的日光照耀在后人的衣冠之上,永远铭记于心。

颈联“当年碧血青磷散,此地银涛白马寒”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历史上的英勇与当前的宁静形成鲜明对照。碧血与青磷代表了陈大樽先生及无数为国捐躯者的牺牲与奉献,而“银涛白马”则描绘了富林溪畔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悲凉与沉静的情感。

尾联“回首平陵松柏路,子规啼遍朔风酸”收束全诗,诗人回首平陵,那里的松柏路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子规鸟的啼鸣在寒冷的北风中回荡,既是对陈大樽先生及其时代英雄的哀悼,也是对历史长河中不朽精神的颂扬。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对英雄主义的崇高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7)

沈道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怀家雪峰

他乡苦忆病维摩,皂帽藜床岁月过。

春到竹林无酒伴,悲来土室只高歌。

柴桑甲子同元亮,笔冢风流继永和。

谁共扁舟横铁笛,沧江闲理钓鱼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袁重其归吴门

青眼沧桑阅逝波,百年世事足悲歌。

尊前故旧凋零半,乱后文章感慨多。

鲈脍正堪淹客棹,《骊驹》无奈向关河。

凭君一寄昌亭泪,江左风流更几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九日侯砚德病起招寻王氏南园

干戈天地醉乡宽,令节招寻得暂欢。

已喜高秋苏肺气,还愁短发落南冠。

来宾白雁关河杳,无主黄花霜露寒。

却忆先朝王相国,东篱采菊笑颜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文介石学博归滇南

滇客频年赋《式微》,今朝才见理征衣。

三江日月孤臣老,六诏风烟万里归。

山过碧鸡多戍鼓,星穷朱鸟近亲闱。

好音为寄东来驿,莫道南天少雁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