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谷道中闻杜宇

高杉何亭亭,北接岢岚山。

如何蜀杜宇,飞鸣来此间。

羽翼误尔身,浩荡迷乡关。

日长岩谷迥,口角流朱殷。

我亦有先庐,三峨出尘寰。

别来二十年,仕宦发欲斑。

岂不怀西归,青葱映潺湲。

有翼尚飘泊,无翼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蛇谷道中听到杜鹃啼鸣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个人情感的流露。

首句“高杉何亭亭”,以“亭亭”二字形容高耸挺拔的杉树,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接着“北接岢岚山”,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读者带入更广阔的自然空间中。

“如何蜀杜宇,飞鸣来此间。”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杜鹃鸟的形象,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故乡的象征,从遥远的蜀地飞来,似乎在呼唤着诗人内心的乡愁。

“羽翼误尔身,浩荡迷乡关。”诗人借杜鹃鸟的处境,表达了自己身世漂泊、迷失方向的感慨。杜鹃鸟因羽翼而误入歧途,迷失了回家的道路,这与诗人自己的境遇形成共鸣。

“日长岩谷迥,口角流朱殷。”这两句通过描写杜鹃鸟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寂寞的氛围。杜鹃鸟在漫长的白天里,独自在岩谷间徘徊,口中鲜血殷红,形象地表现了其悲凉的处境。

“我亦有先庐,三峨出尘寰。”诗人在此处自比杜鹃鸟,表达了自己虽有家乡,却如同杜鹃鸟一般,身处尘世,无法自由飞翔,渴望回归故土的心情。

“别来二十年,仕宦发欲斑。”诗人回顾过去二十年的仕途生涯,感叹岁月流逝,白发已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岂不怀西归,青葱映潺湲。”尽管心中怀念故乡,但现实的束缚使得诗人难以实现归乡的愿望。这里的“青葱”与“潺湲”分别代表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和流水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有翼尚飘泊,无翼何时还。”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即使有翅膀,仍处于飘泊之中;没有翅膀,何时才能回到心之所向的地方。这种对自由和归属感的追求,是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鹃鸟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背景,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永恒追求。

收录诗词(124)

张商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介公庙

十九年从晋重耳,艰棘忧危同践履。

田中乞食桑下谋,茧足周旋垂万里。

一心奉事不自欺,逆知天意开公子。

及河忽闻舅犯言,如以朝衣蹈泥滓。

鄙夫岂可与同行,携母入山甘隐藏。

公子归来霸业强,筑坛践土尊天王。

大夫卿士环佩锵,斩袪寺人纷颉颃。

念子昔者皆奔亡,舍我长逝情怛伤。

大蒐纵火焚山冈,烈焰不肯回刚肠。

嗟乎义士不可量,何人谬作龙蛇章。

形式: 古风

高光堡道中

故碾迎朝日,高光眩晚霞。

峰峦成地势,桑柘似人家。

柳叶依墙密,溪流刷石斜。

土氓尊使者,再拜馈酥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溪亭二首(其一)

林檎园北小桥南,水绿山青不易兼。

戴胜降时桑破甲,驾犁啼处稻抽尖。

柳因倒植风流甚,花为新移蓓蕾纤。

独碾云龙坐溪石,几人今夕共银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溪亭二首(其二)

萧寺回环石磴间,山光草色远相连。

坐中清景追唐迹,门外红尘接渭川。

落涧飞泉千丈玉,过墙修竹一梢烟。

画工谁绘当时巧,移得江南在眼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