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杜门聊自适,湖水在窗间。
纵得沧洲去,无过白日闲。
多慵空好道,少贱早凋颜。
独有东山月,依依自往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与友人闲聊的自在情景。"杜门聊自适,湖水在窗间"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境,诗人宅邸之内,与朋友谈笑风生,而外面的湖水静静地流过,映照在窗棂上,营造出一种清净而宁静的氛围。
接着"纵得沧洲去,无过白日闲"则是说即使能够到达传说中的仙境沧洲,也不过是在享受白昼之闲适。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明了他对于现世生活的满足和珍视。
"多慵空好道,少贱早凋颜"一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短暂,不必过于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应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慵"字含有懒惰之意,但在这里却被赋予了积极的意义,即不为世俗所扰,保持一份从容。
最后"独有东山月,依依自往还"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感怀。东山之月,象征着一种永恒和宁静,而"依依"二字,则形容了月光柔和而又不舍昼夜地照耀着大地。这一句,也可以看作是对前述生活态度的一种诗意表达。
整首诗通过平淡中带有深意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逍遥的生活理想。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欲窃高仓集御河,翩翩疑渡畏秋波。
朱宫晚树侵莺语,画阁香帘夺燕窠。
疏影暗栖寒露重,空城饥噪暮烟多。
谁令不解高飞去,破宅荒庭有网罗。
相忧过己切,相贺似身荣。
心达无前后,神交共死生。
承家吾子事,登第世人情。
未有通儒术,明时道不行。
天柱与天目,曾栖绝顶房。
青云求禄晚,白日坐家长。
井气通潮信,窗风引海凉。
平生诗称在,老达亦何妨。
久在仙坛下,全家是地仙。
池塘来乳洞,禾黍接芝田。
起看青山足,还倾白酒眠。
不知尘世事,双鬓逐流年。